走肉廚房
04/08/2020

【家的定義】住隱心房裏的家,便能抵抗外來風雨!防疫素便當:牛油果醬蔬菜卷

  「今年應該回不來了。」無奈地跟手機對岸的媽媽這麼說,「沒关係,別担心我門。跟哥哥,在外要多保重啊~」媽媽用了她畢生的力氣,把學回來的中文,半簡半繁的,有邊無邊的,這樣的回道。疫情以來,基於隔離的程序,和感染新冠肺炎可能的風險,從過年到今天,沒曾回過香港。幸慶現今的科技發達,總算可以用手機,跟香港的爸媽問安,保持聯絡。

 

  「嗨,你好,我是Cathy。」據說新來的同事是香港人,不知怎的,習慣地用中文跟他打招呼。「妳不能忘記廣東話的哦!」把這則笑話跟朋友分享,卻弄來朋友A的這個反應。「不會的,這是母語,好不好?!」「只是,大概現在,除了碰見哥哥的時候,有機會講廣東話外,下意識,在台灣對著哥哥以外的人,都變得機械式的,植入了程式似的,講起國語來,哈哈。」

 

  「差不多一整年沒回去,妳不想家嗎?」朋友B好奇的問。「可能我是野孩子。」我笑一笑的看著朋友,再解釋說:「以前在英國唸書,兩年沒有回過香港,也沒甚麼掛念。對啦,偶然會到唐人街買個很貴很貴的節瓜,到茶樓吃個點心,但其實,我沒那個心癮,不買不吃,都可以的喔。」「坦白說,待在台北的日子,亦鮮有去找港式茶餐廳,不知道呢,可能我的家不在香港啦。」

 

  「朋友說沒了亡妻的家,已經不是家了。」朋友C這麼說起她一個朋友的故事,「那麼,我從來不就沒有家?」我沒帶敵意,只是用了直覺和邏輯,回應了朋友。朋友望了我望,搖一搖頭道:「難怪妳還是沒有家,滿腦子怪東西耶。」我鬆一鬆肩膊,「家?我好像有兩個家,不是嗎?」「還是,『家』在我腦裏,跟其他人的不一樣?就如那些遊牧民族,隨草原而居?」跟朋友道別後,一直喃喃自語著。

 

  臉書偶然會跳出一些介紹小窩居的裝潢的影片,連YouTube頻道也彷彿知道我想「家」了,就建議了一些介紹小型家居的外國節目。看著每一戶主人家,無論是香港「蚊型」(袖珍)大樓裏的小套房,到大公寓裏的大房子,或是了無人煙的澳洲的貨櫃屋,和荷蘭百年房子裏的細長房間,都熱情地向主持人介紹著自己別出心裁的家居,那份滿心歡喜,是不是就是「家」的意思呢?

 

  小時候,伴我睡覺的小玩偶,即使旅行,都不願放下它,嚷著要帶著它四處去,它是我的「家」嗎?去英國唸書那一年,鄉下人出鎮一樣,心怕那邊沒東西可用,拿了一個塞滿了日用品的29吋大行李箱,最後超重,害得要加運費才能上機,那行李箱又是我的「家」嗎?後來,去的城市多了,始發覺再大的行李箱,只會累人很是沉重,決定換個小行李箱,幾件足夠的衣服就上路,不帶多餘的東西。「反正沒有,到當地補給就好了。」那小小的行李箱,代替了小玩偶,成了我的「家」嗎?

 

  究竟甚麼是「家」?是我們處身的四面牆壁的地方?不可以是辦公室?不可以是餐廳?它們不也有四面牆嗎?那麼,是我們睡覺的地方?飯店呢?不也是有床鋪嗎?不可以稱為「家」嗎?鬼怪故事每每說,身軀就是我們靈魂的家,聽來毛毛的,有點可怕,但細想一下,我,意識的我,不就是正正住在這幅皮囊裏,這身軀就是我的「家」嗎?其實,家在哪,重要嗎?還是,我們需要「家」的甚麼,比較重要?或許,在紛亂的世道裏,「家」不是眼看得見的四道牆,而是心房,是那跟著我們相依的皮囊,住好住滿這個「家」,才真真能抵抗外面的風風雨雨,變幻不定的2020。共勉之。

 

  註:自三月起,每月一次的台北/台灣蔬食情報,將改以防疫食譜來代替。

 

牛油果醬酸蘿蔔蔬菜卷(2人份)

 

(圖片由作者提供)

 

時間:40分鐘

 

材料:

 

(圖片由作者提供)

 

牛油果(酪梨) 半個/ 醃白蘿蔔 6湯匙/ 紫(紅)洋葱 半個/ 白蘑菇 8顆/ 葵花芽菜苗 1茶杯/ 火箭菜(芝麻菜) 2/3茶杯/ 全麥麵粉 3茶杯

 

調味料:

鹽 2茶匙/ 糖 1茶匙/ 山椒粉 半茶匙/黃薑粉(薑黃粉)半茶匙/ 肉桂粉 1茶匙/ 香茅粉 1茶匙/ 英式芥末粉 1湯匙/ 黑胡椒粉 1茶匙/ 橄欖油 4湯匙/ 意大利黑醋 1湯匙/ 羅勒葉碎 少許/ 迷迭香葉碎 少許

 

工具:

菜刀/ 砧板/ 平底易潔鑊(平底不沾鍋)/ 大沙律(拉)盤/ 矽膠拌匙/ 湯匙/ 茶匙/ 茶杯/ 木鏟/ 湯勺/ 木筷子

 

捲餅皮的做法:

 

(圖片由作者提供)

 

  1.把全麥麵粉放進大沙律盤中,放進半茶匙的鹽、半茶匙的黑胡椒粉、2湯匙的橄欖油(如圖),以及2茶杯的清水,徹底攪勻。

 

(圖片由作者提供)

(圖片由作者提供)

 

  2.以中火預熱平底易潔鑊,倒進點點橄欖油。當油煮沸後,舀出1湯勺的步驟1,拿起平底易潔鑊,順時鐘的搖出圓餅皮(如圖),煎至底面金黃色。

 

  3.重複步驟2和3,至所有步驟1用完(約可以做到4-5片圓捲餅皮)。放涼待用。

 

預備饀料:

 

(圖片由作者提供)

 

  1.分別泡浸葵花芽菜苗和火箭菜(如圖),至少10分鐘。然後,把水倒掉,用水加以沖洗。瀝乾,待用。

 

(圖片由作者提供)

(圖片由作者提供)

 

  2.撕去紫洋葱的表皮,切去頭尾,行切(如圖),再用手逐一撕成絲(如圖)。

 

(圖片由作者提供)

 

  3.抹走白蘑菇上的泥濘(如有),直切成片(如圖)。

 

(圖片由作者提供)

 

  4.以中火預熱平底易潔鑊,放進步驟2,炒香後,加入步驟3,1湯匙的橄欖油、少許鹽和黑胡椒粉。續以中火,炒6分鐘(如圖)。

 

牛油果醬做法:

 

(圖片由作者提供)

 

  1.用刀剥掉牛油果的皮和核,放大沙律盤中,壓成蓉(泥)(如圖)。

 

  2.放進半茶匙的鹽、半茶匙的糖、山椒粉、黃薑粉、肉桂粉、香茅粉、英式芥末粉、少許黑胡椒粉、意大利黑醋、2湯匙的橄欖油、 羅勒葉碎和迷迭香葉碎,徹底攪勻,待用。

 

捲捲餅的做法:

 

(圖片由作者提供)

 

  1.平鋪一片之前已煎好的捲餅皮(如圖)。

 

(圖片由作者提供)

 

  2.在上塗滿牛油果醬(如圖)。

 

(圖片由作者提供)

 

  3.在靠近自己的一端,鋪進炒好了的紫洋葱和白蘑菇(如圖)。

 

(圖片由作者提供)

 

  4.之後,放入醃白蘿蔔片(如圖)。

 

(圖片由作者提供)

 

  5.鋪入葵花芽菜苗(如圖)。

 

(圖片由作者提供)

 

  6.再隨意的鋪點火箭菜(如圖)。

 

(圖片由作者提供)

 

  7.從靠近自己的一端,捲起(如圖)。

 

  8.最後,用刀把步驟7,行切成4-5份小捲(約2.5厘米粗)。排入便當盒裏,便完成。

 

筆記:

  1.牛油果的抗氧化劑,可以阻止自由基,增強免疫系統,減低人體免受細菌和病毒的感染。

  2.白蘿蔔含維生素C和鋅,能提升免疫力。

  3.葵花芽菜苗含不飽和脂肪,且沒有膽固醇;加上達70%的亞油酸,有助血管的健康。它的礦物質鐵、鋅、鎂,和維生素E等,更是加強免疫力的好幫手。

  4.火箭菜含胡蘿蔔素、維生素B群、C、E、K,和礦物質鉀、鈣、鎂、錳、鐵、鋅,絕對是防疫的沙律菜。

  5.菇類食物,有「高分子多醣體」,是提升免疫力系統能力的主要營養之一。

  6.洋葱有大蒜素、檞皮素、硫化物、鈣質、維生素C等營養素,能禦防感冒,也有助加強免疫力。

  7.蔬果全部要徹底洗淨喔。

  8.每次煮食和進食前,請徹底洗手喔。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