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火盛】立夏養生要「吃得苦」!百合蓮子綠豆羹,袪暑除熱清心潤燥
立夏到來,代表春天完結,夏天宣告開始,萬物進入生長旺季,氣溫升高,雷雨增多。在此春夏交替之時,「濕熱」的情況普遍常見,若人體免疫力不足,無法適應自然界的氣候變化,對健康存在一定影響。在夏季要養生防病有甚麼注意點?原來一切要從「心」出發!
適當吃「苦」防熱邪
中醫學認爲心爲火,與夏相通應。夏季心陽最為旺盛,養陽重在養心,所以切忌暴喜暴怒,保持心情舒暢,對立夏養生有幫助。心臟爲五臟之君主,主一切神志及感情活動;而夏季炎熱,熱邪當令,最易擾亂心神,出現心火旺盛的情況。當心火過盛,會導致煩躁失眠、口舌生瘡、暗瘡面油;若心火下移,更可出現尿赤、便秘等問題,所以夏季是尿道炎的多發季節。
《黃帝內經》曰:「苦入心,苦走骨,骨病無多食苦」。一般認爲苦味入心經,能通泄、降泄,不但能瀉熱通便,降泄肺氣,更可清熱瀉火,對降心火尤其奏效,故中醫自古就有「吃苦度夏」之說。夏季吃些苦味食物,不僅能緩解疲勞和煩悶,還能祛暑除熱,清心安神。但要注意,苦味食物大多數性質偏寒涼,脾胃功能虛弱者不宜食用過量。
食療推介︰百合蓮子綠豆羹
材料:百合9克、蓮子12克(連芯)、綠豆12克、雪耳半個、冰糖適量
做法:先將綠豆及雪耳清洗,再用清水浸泡2小時以上;蓮子、百合洗淨備用;將泡好的雪耳剪碎,加入蓮子、百合,用大火煮沸,煮到綠豆發開即可,加冰糖調味。
功效:清熱潤燥
春夏養陽防濕邪爲患
除了清心,春夏交界亦要注意養陽。香港屬典型嶺南氣候,全年氣溫偏熱及濕度高企;中醫學認為濕邪容易損傷人體的陽氣,特別是脾胃之陽氣,所以夏季也是胃腸炎的高發季節。當空氣中濕度增高,會阻礙人體的熱代謝,阻遏了正常氣化功能,這就是為甚麼我們在春夏時容易感到悶熱、疲倦、頭昏腦脹、身體沉重的原因。同時,濕氣阻礙肌表的水份蒸發,陽熱之氣無法發泄,濕熱鬱積於皮膚與肌分之間,則可發生痤瘡、皮疹問題,又或即使本身出現氣虛、面青口唇白,卻還經常生蒼。
張景岳在《類經》一書中說:「陰根於陽,陽根於陰……所以聖人春夏養陽,以為秋冬之地……」。夏季是自然界陽氣生發最旺盛的時期,人體也要與自然界陽氣相應,透過適當運動可使自己的陽氣得到充分的宣洩和舒展。陽氣充足,則脾胃功能旺盛,濕氣自化。
茶療推介︰參薑袪濕茶
林料:生曬參6克、生薑6片、雞蛋花6克
做法:所有材料洗淨,將參剪塊,加入適量清水,大火滾後轉文火煲20分鐘,代茶飲。
功效:補氣溫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