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晒
30/01/2020

【一罩難求】各地口罩標準大不同!PFE、ASTM是甚麼?教你認清箇中「密碼」

  農曆新年假期剛結束,相信今年很多人都不如往年般忙於拜年,反而忙於上網購買口罩!撲口罩已經夠艱難,買到合適而有合標準的更難!部分口罩對濾菌率的描述不清晰,亦沒有提及是否符合口罩標準,亦有部分不足以阻隔病毒細菌;揀唔啱,等於無戴!隨著新年後市面上口罩供應逐漸回復,大家又是時候撲口罩,唔想徒勞,讓編輯教大家看懂口罩上的「密碼」,揀選真正有效的口罩吧!

 

  據內地發佈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 (試行第四版)》,新型冠狀病毒可經飛沫傳播,最新發現亦可經接觸傳播,即若接觸到依附著病毒的物件,再觸碰個人眼睛、口或鼻,亦有機會受到感染。要阻隔經接觸傳播的病毒,唯有勤洗手,避免接觸眼口鼻才可。不過飛沫仍是病毒主要的傳播途徑,戴口罩屬必要。《診療方案》指新型冠狀病毒的直徑為60-140納米(即0.06-1.4微米),中大醫學院呼吸系統學講座教授許樹昌回應傳媒查詢指,社區內大部分飛沫粒子的直徑大於5微米,並能在散播者的一米範圍內著地,在選購口罩時,可留意口罩是否足夠阻隔直徑5微米的飛沫粒子和小於1.4微米的微粒。

 

  就算掌握這些數據,大家在買口罩時都會遇到困難:首先,生產商未必提供明確數據;同時,不同產地對口罩的標準或代號也不同。在五花八門的產地和品牌中,我們該怎樣揀?

 

買口罩可以參考的5個標準:

 

1. 防護力重要指標:BFE、PFE、VFE

 

  這三組英文字母是測試口罩防護力最重要的三組字,包括細菌過濾效率(Bacterial Filtration Efficiency, 即BFE)、顆粒過濾效率(Particle Filtration Efficiency,即PFE)和病毒過濾效率(Viral Filtration Efficiency, 即VFE)。

 

  BFE:過濾小至3微米的微粒,如花粉或一般飛沫

  PFE:過濾小至0.1微米的微粒,如流感病毒

  VFE:過濾0.1至5微米的微粒

 

  過濾細菌的效率以百分比顯示,百分比愈高代表過濾效率愈好。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直徑為0.06-1.4微米,一般口罩若只標示BFE,僅能抵擋普通飛沫,不足以阻隔新型冠狀病毒,最理想為標有PFE與VFE濾菌率的口罩,兩者達95%或以上為佳;不過市面上不易見標有VFE濾菌率的口罩,有PFE已足夠。

 

(網上圖片)

 

2. 美國ASTM level:分低中高三個級別

 

  根據美國材料和試驗協會(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簡稱ASTM)的口罩標準F2100-11,將外科口罩分為三個級別:

 

  第一級(Level 1)為低防護

  第二級(Level 2)為中防護

  第三級(Level 3)為高防護

 

  ASTM F2100-11除了測試口罩的BFE和PFE,還有壓力差(Differential Pressure,即Delta P)、液體阻擋能力(Fluid Resistance)和阻燃程度(Flame Spread)。

 

  壓力差:反映口罩的透氣程度,數值愈高代表一般人戴上口罩後呼吸愈感困難

 

  液體阻擋能力:反映口罩阻止合成血的滲透能力,阻力愈高,愈能助醫護人員在進行救援時,阻擋口罩被血液或體液飛濺。

 

  阻燃程度:口罩的阻燃能力。

 

 

  ASTM認證的口罩三級防護標準中,最大分別在於液體阻擋能力,以及3%之差的BFE與PFE;若非醫護人員,一般市民日常生活未必會頻密地接觸到血液與體液,第一級口罩的液體阻擋能力已能應付日常需要;而若未能購得符合第二級或第三級的口罩,BFE與PFE均達95%的第一級口罩其實亦已足夠。

 

3.韓國 KF80/94/99:防護力略低

 

  本地口罩出現缺貨,很多人轉向鄰近的韓國網購網站訂購口罩。「KF」是韓國的口罩標準,後面的數字代表口罩的過濾效率,市面上常見有KF80、KF94與KF99三種類型。

 

  KF80可以阻隔80% 大小為0.6微米的微粒;

  KF94可阻隔94%大小為0.4微米的微粒;

  KF99阻隔99%大小為0.4微米的微粒

 

  韓國人主要以KF94過濾一般病毒,但其可過濾的微粒最小為0.4微米,比PFE、VFE可過濾的最小微粒0.1微米大,如追求更高的口罩防護力,標示ASTM標準或PFE與VFE濾菌率的口罩或更為適合。

 

 

 

4.台灣 CNS14774/14775/14776:一般醫用口罩為主

 

  雖然目前台灣限制口罩出口至2月底,若之後想購買台灣製造的口罩,可留意已通過CNS14774(醫用口罩)、CNS14775(醫用口罩材料細菌過濾效率試驗法——使用金黃色葡萄球菌生物氣霧)、CNS14776(醫用口罩對合成血液穿透阻力的試驗法——以已知速度定量的水平噴灑)標準的口罩,並檢查包裝上是否印有醫療許可認證字樣。

 

  根據CNS14774(醫用口罩)標準,台灣製造的口罩分為一般醫用口罩和外科口罩,一般醫用口罩須通過BFE與壓力差的試驗;而手術用的外科口罩就須另外通過液體阻擋能力、次微米粒子防護效率(sub-micron particulate filtration efficiency)和可燃性的測試。台灣市面上可購得的以一般醫用口罩為多,其BFE雖達95%,但並未有測試PFE,未必能阻隔是次病毒。

 

 

 

 

5. 歐盟EN14683:最好選Type IIR

 

  EN14683是歐盟的口罩標準,同分為3級:Type I、Type II和Type IIR,與美國ASTM Level對比,EN14683同測試BFE和壓力差,並採用與ASTM同樣的測試條件進行測試,當中BFE的要求與ASTM的要求一樣;而EN14683沒有就顆粒過濾效率(PFE)進行測試,至於液體阻擋能力只有達最高級別的Type IIR才有指定標準。

 

(Nelson Lab 網頁圖片)

 

6. PM2.5:未有過濾細菌效率參考值

 

  PM2.5為空氣中漂浮的懸浮粒子直徑,標有「PM2.5」的口罩即可阻隔直徑2.5微米或以上的微粒,主要用於預防霧霾、塵埃、沙塵暴等。理論上PM2.5口罩可阻隔直徑3微米或以上的一般飛沫,但相關口罩未必有就濾菌率作出測試,未能以此作為過濾細菌效率的參考。

 

  現時市面上的口罩五花八門,購買口罩時記緊留意上述的口罩標準,避免購入聲稱防塵埃、防花粉的口罩,而沒有任何標示的口罩更不建議購買,以免買到不適合的口罩造成浪費。

 

  對於口罩,還想知道……

 

Q:現時全城「一罩難求」,買不到PFE的口罩,是否可以將幾個口罩疊在一起用,增加防護力呢?

 

  A:戴口罩的數量毋須多,戴得正確的話,一個口罩已足夠!現時亦沒有研究證實口罩疊著戴可加強濾菌力,戴上過多口罩反而增加侷促感,引起不適。

 

Q:如果家裏不夠口罩用,是否可以將用過的口罩放入保鮮袋,之後再戴呢?

 

  A:戴過的口罩表面佈滿細菌,基本上一脫下口罩就須馬上棄置,若放入保鮮袋有機會將細菌帶入保鮮袋內,雙手接觸到這些細菌後再四處摸,易增加細菌或病毒感染機會,因此口罩不應重用。

 

Q: 網上流傳有黑心商人會回收口罩再賣,棄置口罩時應剪碎才可放入垃圾桶?

 

  A:口罩表面滿佈細菌,棄置時感盡量減少接觸口罩表面!將口罩剪碎再放入垃圾桶,反易增加接觸細菌機會,衛生防護中心建議市民棄置口罩時,應放入有蓋垃圾桶。

 

資料來源:Nelson Labs, 台灣食品藥物管理署《醫用面(口)罩製造工廠品質管理指引》,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 (試行第四版)》, 台灣CNS14774(T5017)醫用面(口)罩標準, 消委會, ASTM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