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晒
15/08/2019

【消委會報告】素肉被驗出動物成分!營養師4招避開高脂高鈉陷阱

  素食主義大行其道下,近年市面上愈來愈多素肉推出,除了滿足素食者的口腹之欲外,亦透過口感、味道與真肉無異的素肉,鼓勵肉食者加入素食行列。不過,消委會今日發表報告指,市面上有12款素肉樣本被驗出有動物基因或動物來源成分,另外有6成的測試樣本高脂或高鈉。香港營養師學會認可營養師吳耀芬Kathy教消費者挑選健康素肉,以免吸入過多的鈉與脂肪。

 

  消委會去年11月至12月,抽查市面上35款標示含有大豆或大豆相關成分的預先包裝素肉,包括4款素丸、7款素肉/素扒、7款素海鮮、8款素火腿/素腸和9款素家禽。結果顯示,12款樣本驗出有動物基因或動物來源成分,其中4款包裝上的標示與測試結果不符。

 

素魚蛋驗出豬及魚基因 3款奶素產品含有蛋成分

 

  消委會在「Saturday」素魚蛋中,檢驗出豬及魚的基因;雖然其包裝上標示「本產品的部分工序於一般合格食品工場中進行代工,如有疑慮:不建議食用」,但未有明確指出製作工場是否同時加工肉類,存有交叉污染的風險,消費者有機會誤購。代理商回應指,生產素魚蛋時並無添加任何肉類,但使用的生產設備用作生產一般肉類,未能確保過程中不會出現交叉污染的風險。

 

「Saturday」素魚蛋被驗出有豬及魚的基因。(網上圖片)

 

  另外3款標示為「奶素」的樣本則檢出雞蛋成分,包括「無肉良品」素熱狗、「齋心」素火腿(雞肉口味)-雞肉素火腿和「松珍生技」日式燒鰻。消委會認為素肉驗出動物成分,有機會因生產商使用了動物成分製成的調味料或配料,或以雞蛋白作黏合劑,又或生產線受到動物性原料交叉污染所致,強調生產商有責任確保素肉產品不含奶蛋之外的動物基因或來源成分的原材料,也應使用獨立生產線及選用植物製成的調味料等。

 

素肉不等於健康 6成樣本高脂或高鈉

 

  很多人為了健康而茹素,然而是次結果顯示,素食不一定健康。消委會在素肉樣本中,發現近6成樣本的鹽含量超標,包括所有素丸樣本和7款素火腿/素腸,當中含量最高的是「川之素食」素蒲燒鰻魚(日式素醬汁),每100克含855毫克鈉,進食半包(100克)已達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鈉上限(2000毫克)近43%。

 

  每100克含有超過20克總脂肪,就屬「高脂」食物,是次測試中,有2款素肉屬高脂食物。以「新月牌」素鴨(迷你裝)總脂肪量最高,含24.7克,其次為「味齋素食」素羊肉,總脂肪含量22.9克,進食略少於半包(100克),已達世衛每日攝取量(66克)近4成。消委會建議烹調素肉時,應盡量不額外加入調味料,以免攝取過多的鈉和脂肪,長遠對健康構成風險。

 

「新月牌」素鴨(迷你裝)總脂肪量最高。(網上圖片)

 

下頁︰營養師教揀健康素肉

 

素肉含致肥危機 營養師4招吃得健康

 

  素食愈食愈健康,是大眾對於素食長存的誤解,部分如素肉般的加工食品,多食反而易成致肥危機。營養師Kathy指出,素肉主要由黃豆、小麥(麵筋)、蒟蒻、菇類等材料製成,味道較為單一,生產商會加入大量調味料,製作成多款口味,素肉的鈉含量因而增加。另外,為了豐富素肉的口感,它們多以煎炸方式處理,過程中亦會增加脂肪量。

 

素肉含大量調味料、多以煎炸方式烹調,易增加脂肪及鈉含量。

 

  素食者想食得健康,Kathy指出在選購素肉時應留意食物營養標籤中,蛋白質、鈉和脂肪的含量。蛋白質是素食者易缺少的營養素之一,主要透過豆品攝取;然而部分素肉的原材料以麵筋為主,澱粉質含量多,蛋白質甚少,未必能為素食者提供足夠蛋白質,素食者應留意素肉中的蛋白質含量是否符合所需。而要避開素肉的高脂高鈉陷阱,每100克素肉的脂肪含量應少於10克,而鈉含量少於600毫克。

 

  素肉的添加劑和人造色素亦會影響健康,Kathy教消費者選擇成分表材料較為簡單的素肉,代表所含的添加劑和人造色素可能較少。而在烹調時,應以蒸、焗、少油快炒等少油少鹽的方法,減少整體脂肪和鈉的攝取量。

 

家營營養中心營養師吳耀芬Kathy,教素食者4個貼士,健康地吃用素肉。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