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肉廚房
14/05/2019

【從海產找靈感】稀有又有營養的「海上雙寶」?初夏來做一道「溫食海雙蔬」

  成為走肉朋友(不吃肉,素食者)後,對於食材變得很敏感,每每到一個新地方,不管在香港、台灣、歐洲、還是日本等,只要看到菜市場和超市,都去打探一下,看看能不能找出新食譜的靈感。

 

  偶然在超市裏,看見一盒在香港沒見過的綠色蔬菜,好奇心驅使之下,忍不住拿起它來研究一下,從透明塑膠盒看進去,它纖細短小,有點像珊瑚草,也像海藻,只是它的綠色長得很嬌嫩,於是決定不管怎樣,也要買回家試試看,它就是「海蘆筍」。

 

  海蘆筍是近年才引入台灣種植的,吃來有點淡淡的鹹味,台灣餐廳一般會用它來炒肉片,連鹽都不用加,就有天然的鹹味,跟肉片很搭,在素食餐廳反而不太常見到,這樣更引發了我做食譜的動力,結果做出了第一道故意不加鹽巴的「海蘆筍豆仁牛蒡湯」(首發於2017年本專欄內)。

 

  雖不能說海蘆筍如海草是海產,但它在種植的過程中,完全用海水來灌溉,相信這是它有著淡淡鹹味的主要原因。由於用海水,能有效的減少使用化肥和農藥,加上它有著其他蔬菜裏少有的蛋白質、鈣、礦物質和碘,因此早已在北美和歐洲地區盛行。

 

  竹笙是香港齋鋪(有宗教理念的蔬食餐廳)的常見菜,過年的時候,媽媽都愛用上竹笙來煮「羅漢齋」(素食版的佛跳牆)。海竹笙不是竹笙,在香港的時候,一個朋友介紹給我的,只是它比較難找,不是一般超市裏可以找到的,必須於販賣健康蔬菜食材的店,才可以看見或是訂購。它看上去一點都不像昆布,吃起來很爽口,味道很足,比昆布和紫菜更滋味。用它來炆白蘿蔔,美味無窮,是當年的心頭好。

 

  來到台北,不管在大大小小的超市,甚至菜市場裏,反而很少遇上它。那一天,因為新書出版的緣故,一副迎接新生命的心態,跟編輯去板橋的印刷廠看看樣版之類,結果在天意安排之下,在印刷廠隔壁專賣烘焙用品的超市裏,跟海竹笙久別重逢。

 

  海竹笙是生長在海底礁石上的海藻,在智利靠近南極的海岸才找得到,由於它很稀有,所以是受保護、限制採摘的食材。海竹笙有黑色跟米白色的,我遇見過的都是黑巴巴的,而且需要先浸泡半小時,才可以用在菜式中。對於進行多色食法的(五色或七色食法)朋友,海竹笙可以說是黑色(黑豆和雲耳)或是白色(白色豆類和雪耳)食材光譜中的一個不錯的選擇哦。

 

  對了,為甚麼台灣蔬食餐廳裏,不太見到會用上這些富營養的食材呢?有朋友可以解答一下嗎?

 

溫食海雙蔬

 

 

2人份   

浸泡時間:30分鐘 

料理時間:15分鐘

 

材料:

 

 

  海蘆筍 2/3飯碗/ 乾海竹笙 16條/ 乾雲耳 1/2飯碗/ 紫色洋蔥 1個

 

調味料:

  日本麵豉醬 1/2湯匙/ 豉油 1茶匙/  糖 1茶匙/ 白胡椒粉 適量/ 麻油 3湯匙

 

工具:

  平底易潔鑊/ 飯碗/ 湯碗/ 湯匙/ 茶匙/ 鑊剷/筷子

 

做法:

  1. 用熱水浸泡乾海竹笙,30分鐘,再分成兩段。

 

  2. 用熱水浸泡乾雲耳後,切走根部,加以清洗。

 

  3. 浸泡海蘆筍至少15分鐘,摘去可能有變黑的,徹底清淨待用。

 

  4. 撕走紫洋蔥的表皮,切走頭和根部,清淨後打直切, 再用手逐一撕開成洋蔥絲。

 

 

  5. 以中火預熱平底易潔鑊,放一半紫洋蔥絲, 炒一炒後,加入已浸好的海竹笙,然後加入調味料(日本麵豉醬、豉油、糖、和白胡椒粉),以及3飯碗的清水,調小中火,蓋上鑊蓋,炆15分鐘。接着,放進乾雲耳,若有需要放多半飯碗的清水,再蓋上鑊蓋,多炆6分鐘,撈起待用。

 

 

  6. 再以中火預熱平底易潔鑊,放進剩下來的紫洋蔥絲, 炒一炒後,加入1湯匙的食油,和海蘆筍。炒3分鐘後,回鑊海竹笙與乾雲耳,熄火,最後倒入麻油,撈勻便成。

 

  筆記:這食譜溫食(放涼一下才吃)、涼拌皆宜。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