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痛症
03/08/2015

腳跟痛易混淆 愈來愈痛點算好?

  足跟底痛是常見病症。一些人有足跟底痛時,會懷疑自己足底有骨刺。事實上,骨刺並不一定會引起足跟底痛,而且足跟底痛症痊癒後,骨刺仍然還是存在的。

 

  「近來發現腳跟愈來愈痛,很奇怪的。」45歲的五哥每天早上起床,腳一著地,足跟就出現劇烈的刺痛感。

 

  「哦?有多奇怪?起床時候痛?」我問道。

 

  「這樣痛的是右腳,但左腳的痛很奇怪,行得耐,突然由足跟開始痛,到小腿一齊痛…」五哥繼續道。

 

 

  「足底的痛症很多,例如脂肪墊萎縮、足底筋膜發炎、跟骨骨膜炎、脛後肌腱炎、跗管綜合症、坐骨神經痛、痛風和一些風濕關節炎的病症都可引起足跟底痛。」

 

  是的,掌的精密不下於手掌,而治療痛症便需要明白它的成因。我們的腳骨相當精密且強壯,小小一隻腳就有26塊骨頭,每塊小骨頭都有點韌帶連接外,還有一條粗壯「脛後肌腱」,從小腿後側延伸到腳內側來支撐起足弓;足底還有個扇形的結締組織——足底筋膜(Plantar fascia)。這片足底筋膜就像是人體的天然避震器,承受我們全身的重量並吸收來自地面的反作用力。 

 

  「還有扁平足…」

 

  「對呀對呀,商場賣鞋的售貨員都說我有扁平足所以出了事。」五哥搶答道。

 

  「其實扁平足未必有問題,只是一個誘因,有些病人就是有扁平足也沒有半點足部問題,重點是我們看看自己見的腳弓或小腿的中軸有否偏離便可以估計足弓有否塌陷、變形。」

 

 

  當扁平足令足部的肌肉長期拉長的時候,便會容易引致筋腱反覆受傷,傷處被纖維代替,變得較正常的硬,失去了應有的柔韌性,當脛後肌腱失去自身功能後,如果在再受到額外拉扯時,容易再次受傷。同時令筋腱承受的拉力增加,容易拉傷已退化筋腱,引起疼痛。

 

  而且肌腱便不再對足弓起作用,由於足弓失去主動穩定功能,足弓的形狀只餘下足底韌帶所提供的被動穩定功能,足跟外翻及足弓下榻的機會便會增加,會導致足弓痛、足跟痛、筋膜炎,並引起足跟骨刺,特別是扁平足患者,問題便會更加嚴重。脛骨後肌腱炎的患者在承受自身重力時會感到疼痛,痛楚分佈在小腿後方、內後側的位置,並沿著肌腱散射至腳板的內側,在跑步的過程中疼痛會加劇。

 

  「這些問題都需要時間形成的,加上大量運動的話,問題才會變得嚴重。五哥,你要休息一段時間,可以改變一下運動的習慣。」

 

  通常我都會提醒病人們留意一下他們的日常生活。

 

 

  「五哥,你大可選擇對足弓部份有支撐功能、後跟具有緩衝和減震材料製成的鞋,或者訂造一個鞋墊,這便可以減少脛骨後肌腱的拉伸,從而減低足弓的壓力,減低足跟外翻的機會及對足底筋膜的過度拉伸。」

 

  「疼痛增多時,應暫時改變練習的習慣,例如減少活動,減少脛後肌在運動中被反覆拉扯的機會。或者可進行貼紮(Taping),利用運動貼布固定足弓、減少對脛後肌的拉扯。

 

治療 

 

  治療方法視乎病情的嚴重程度。治療脛後肌筋腱炎,物理治療的介入,可以改善下肢的生物力學對肌腱的拉扯,放鬆足踝及足部關節的張力,減低關節間的磨擦,需要時為運動員固定關節、和訂造矯正鞋墊。

 

  疼痛嚴重時,患者可能需要使用冰袋冷敷,每次10分鐘。當疼痛減輕,病況好轉時,建議進行腳趾站立運動,每天3次,每次10-15下,作用是加強脛後肌的力量,改善足部的生物力學;

 

進行小腿(比目魚肌)伸展運動,增加它的柔韌度,減低它退化的機會。

 

  如果問題已經發展到中後期,足部及足踝關節已變得僵硬,矯形鞋墊仍然是需要的,但功能已不在於矯正足部偏歪,而是減輕足弓的壓力及脛後肌筋腱承受的拉力。物理治療師會分析腰部以下關節之間的生物力學關係,改善對足部的壓力,舒整足踝及足部的關節,令足部回復部份活動能力,減低繼發問題,如足跟炎、筋膜炎、姆趾內收等問題。

  (待續)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