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 Living

一分鐘閱讀 - 李怡
16/12/2016

《解事者》

#文學 #Reading

  美國網路科學漫畫家蘭德爾‧門羅(Randall Munroe)繼《如果這樣,會怎樣?》後,又出版了《解事者》(Thing Explainer)一書。

 

  門羅在大學畢業後,就在美國太空總署(NASA)工作。2006年後,專職畫網路漫畫,曾獲科幻界最受矚目的年度獎項「雨果獎」三次提名。

 

  國際天文學協會最近將小行星4942命名為門羅。

 

  《解事者》是一本通俗的知識讀物,中文版有一個副題:「複雜的事物我簡單說明白」。

 

  全書以圖畫和簡單易明、連小學生都能了解的有趣敘述,從你想不到的角度,解釋了44件事物,近從地表,遠到太空,小從細胞,大到國際太空站,從複雜的核彈,到我們日常用的原子筆。

 

  書中有自然科學知識。共用的太空屋:國際太空站/美國太空部的五號火箭:農神五號火箭/重金屬發電廠:核反應器/火星太空車:好奇號探測車/身體裏的各種袋子:人體器官/地球表面:地球自然地圖/有旋轉翅膀的飛機:直升機/在海底下的船:潛水艇……。

 

  有社會人文科學。美國的基本法律:美國憲法/美國基本法律號:美國憲法號護衛艦。

 

  有日常生活用品的知識。加熱食物的無線電箱子:微波爐/形狀確認器:鎖/升降房:電梯/清洗碗盤的箱子:洗碗機/把衣服變乾淨的機器:洗衣機和乾衣機/浴室:馬桶、臉盆和浴缸/寫字用的棒子:鉛筆和原子筆/電力盒:電池/影像記錄器:照相機。等等。

 

  你一定曾經想進一步了解一些你覺得不可思議的東西,比如國際太空站之類,卻被難懂的術語搞得卻步。

 

  一些書本或文章,會有一堆專有名詞,使人覺得作者很了不起,但是對事物的了解,並不是靠專有名詞。

 

  門羅在《解事者》這本書的「序」說,在這本書的每一頁,他都只用他平常說話裏最常用的字詞,來解釋一些重要或有趣的東西是怎麼運作的。

 

  門羅說他很多時候會擔心,別人會不會認為他懂得不夠多;因此就算沒有必要,他還是會故意用很正式的說法,很難的字眼來表達。例如,有時候他會用正式的說法來形容地球的形狀。地球是圓的,但其實並沒那麼圓。地球因為自轉的關係,腰部會稍微寬一點。如果你要製造繞著地球飛行的太空船,必須先把地球的形狀弄清楚,這時候就要用一些正式的說法,而不能只是簡單的說,地球是「圓的」。然而,大部分的時候,說地球是「圓的」就可以了。

 

  他說他讀書的時候,學會用很多正式的說法,來講地球的形狀以及各種東西。有時候他用正式的說法,是因為有些重要的意思不能用普通的說法來表達。但很多時候,他其實只是擔心如果用普通的說法,可能會有人以為他不懂正式的說法。

 

  寫這本書,他就擺脫艱難名詞的束縛,用大家都能明白的方式,用簡單的字,還隨他高興來幫東西取新的名字,來解釋那些不容易解釋的事物。

 

  有人認為,一開始就學正式的說法是沒道理的,因為重要的是知道這些東西在做甚麼,而不是這些東西叫做甚麼。這說法並不完全正確。要真的學到東西,你需要別人的幫忙,你得知道那些東西叫甚麼,才能問別人問題。不過,已經有很多書在說明各種東西叫甚麼了,所以他這本書還是來解釋那些東西在做甚麼吧。

 

  門羅用特有的幽默,和對科學原理及工程機制的精準描述,讓《解事者》不只吸引人,也讓你獲得滿滿的知識。

 

「一分鐘閱讀」推介書籍

 

 

《解事者:複雜的事物我簡單說明白》

作者:蘭德爾.門羅

由 天下文化 出版

 

  本文摘自香港電台第一台 (FM92.6-94.4) 李怡主持的《一分鐘閱讀》。該節目逢周一至周五播出,並存載於港台網站 (rthk.hk)。

 

23/02/2024

跟隨川端康成《伊豆舞孃》的創作之路,回味文學大師「世界第一初戀」的絕美純愛!

#伊豆舞孃 #電影 #小說 #文學 #川端康成 #世界第一初戀 #Art & Culture

  一部好的文學作品或者電影,欣賞的同時彷彿就像跟隨作家一起代入了故事的情景中,在被深深打動之餘,也常常會是觸發我們進入作家描繪的場景,來一趟現實中的旅行的動力。從東京一路南下,掠過美麗的大海和漂浮在海面的島嶼,不時與富士山打個照面,在東京與大阪之間,就是眾多文學家及藝術家創作的靈感源泉之地——伊豆半島,一個靠山面海,召喚靈魂的地方。

 

文學路線最美麗的一段風景

 

  走過長長的「河津七瀧」步道,取材自日本文學大師川端康成(1899-1972)的成名作——《伊豆舞孃》的銅像「舞孃與我」,就矗立在「初景滝」瀑布之下。河津七處大大小小,高低各異的瀑布轟鳴作響,全程山澗溪水淙淙,紅葉爛漫。清幽的山林勝景,一百多年前就被川端康成選定為入讀大學之前的旅行目的地。當年剛剛考上東京帝國大學的他,鄭重其事地把這段旅行當作自己的另一個成年儀式,走過伊豆的這一趟旅程,是自己人生邁向新里程碑的重要標誌。

 

川端康成

伊豆舞孃電影海報

「河津七瀧」的溪澗

 

  然而在旅途中,川端康成與伊豆小舞孃「薰子」之間青澀的愛戀,卻主宰了他的人生走向。1968年,川端康成成為日本歷史上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授獎辭讚譽其「以卓越的感受性和小說技巧,表現了日本人心靈的精髓」。川端康成注重個人內在主觀情志的寫作手法,在文學史上定位為「新感覺派」,而這樣的表現風格最為明顯的就是他27歲時的代表作,就是我們熟悉的《伊豆舞孃》。作品中對弱勢群體的同情和對「無垢之美」的發現,在川端的整個創作生涯中一以貫之。

 

電影中的「舞孃與我」

 

  《伊豆舞孃》是川端康成自己的親身經歷,第一次愛和被愛的故事。山色空濛的季節,獨自去伊豆旅行的「我」——小說中的男主角,在山路上遇上一個巡回賣藝的歌舞戲班。他們當時被視為是社會上的底層人士,與川端康成這樣的學生在社會上本應毫無交集。但是藝人們在艱苦的生活中守望相助,是充滿溫情的一家人,加上與天真爛漫、情竇初開的可愛小舞女薰子萌發出一种朦朧的淡淡的戀情,促使從小只有爺爺一個親人的孤兒川端康成,不自覺就願意跟隨巡迴藝人的家庭氣氛走,結伴完成了這趟伊豆半島之旅。

 

純真的小舞孃薰子

愉悅又充滿惆悵的初戀

 

  一部情節極簡,但是細膩感人的《伊豆舞孃》,被六次翻拍成電影及電視劇,山口百惠、三浦友和,吉永小百合,美空雲雀,木村拓哉等等都曾經在伊豆的這一條文學路線最有名也是最美麗的一段風景裏,傾情演繹這個純情唯美的故事。尤其是山口百惠、三浦友和1974年電影版,被普遍認為是對經典最完美的、無法超越的詮釋。初登銀幕飾演薰子的山口百惠當時只有十五歲,豆蔻年華純潔無暇,天真中帶著憂愁的容顏,美得讓人窒息。在小說和電影中,「我」與藝人們的相遇不過幾天,時間雖短暫卻美麗:沒有浮誇的煽情,不在乎世俗與物質,不在乎過去未來,只是一種純粹的喜歡,一切都順其自然。那種若有若無的情愫美妙到令人心頭震顫,愉悅又充滿惆悵。川端康成的筆下自帶一種收放自如的情感,將兩人的純潔友情揉進淡淡愛意,緩緩沁入讀者心中,留下一種繚繞不散的綿長回味。

 

豆蔻年華的薰子

「初景瀑布」旁的「舞孃與我」銅像,定格電影中的經典場面

落差最大的「初景瀑布」

 

  其實有些人,你在年少時已經見過這輩子最後一面了。與愛人擦肩而過的遺憾與傷感,成爲川端康成伴隨一生的回憶。這段青澀懵懂的愛情故事,被人們譽為「世界第一初戀」。

 

#Guerlain彩妝教室 #Watches and Wonders 2023 #Art Basel 2023 #接吻 #男男女女 #artmonth #Watches & Wonders 2022 #Watches #2022vdaylove #2021xmaslove #2021xmasgift #腹部繃緊 #北宋汝窯器 #親密 #Gym Come True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