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l & Dining

Long Way Home - TJ 及 KJ
02/08/2019

Fight for Freedom:烏克蘭示威中,來談談防暴警察惡名昭彰的前世今生

#Art & Culture #烏克蘭 #示威 #烏克蘭自由之戰 #Berkut #別爾庫特 #金雕特種部隊 #Golden Eagles #自由 #民主

  上回提到,近兩個月香港發生的「反送中」及「逆權運動」,被不少國際媒體跟 2014年底至2015年初,烏克蘭首都基輔爆發的示威運動相提並論,成為全球新聞頭條的焦點。

 

  Readmore:The Revolution:風雪下送熱湯、市民義載……烏克蘭與香港的「逆權運動」

 

  兩地雖然相隔一段很遠的距離,但運動當中卻找到不少相似的地方,一部有關這場烏克蘭運動的紀錄片《凜冬烈火:烏克蘭自由之戰》(Winter on Fire: Ukraine’s Fight for Freedom)」最近在香港受到高度關注,不少網民看過後都有極大的共鳴感,尤其是紀錄片內有不少篇幅提到烏克蘭政府的防暴警察別爾庫特,滿街催淚彈煙的城市道路,跟我們最近經常看到的電視新聞或網上直播片段似曾相識。防暴警察往往是上街遊行的民眾最先及最常遇上的老對手,這次我們介紹惡名昭彰的烏克蘭防暴警察。

 

 

 

烏克蘭防暴警察-Berkut 別爾庫特(又名金雕特種部隊 Golden Eagles)

 

  別爾庫特特種部隊建立於1992年,成員都是前軍方特種部隊隊員以及經驗豐富的民兵,主要任務是保障政府、社會、政治和宗教大型集會以及體育和文化活動的公共秩序。 前身是蘇聯時代的特種精英部隊,一直被人感覺行事及組織上好像黑社會,殘忍、濫暴、虐待等等。其中一個例子是強迫被捉拿的示威者在風雪下全身脫光忍冷受辱。因應別爾庫特的惡行,當局多年來不斷努力限制部隊的權限,成立人權組織監察他們的行動,後來卻被親俄前總統亞努科維奇撤回不少限制,讓別爾庫特特種部隊更變本加厲。

 

 

  蘇聯倒台後,別爾庫特被新政府重新修編,分配至全國各省,繼續負責維持大型活動的公共秩序。別爾庫特特種部隊的成員全屬精英,入伍條件嚴格,必須曾為軍隊服務,並有兩年以上服役經驗,入伍後亦要受特別訓練,一般別爾庫特特種部隊成員的收入比警察高約兩倍。

 

 

  於 2014年的大型示威中,前總統亞努科維奇動員了 5000 名別爾庫特成員協助維持公共秩序,動用了水炮車、催淚彈、橡膠子彈、實彈對抗示威者,加深警民間的衝突。亞努科維奇政府倒台後,別爾庫特特種部隊在強大的民怨下宣佈被解散,不少別爾庫特成員在民眾前下跪道歉,亦有不少成員跑到烏克蘭東部的分離地區,繼續參與親俄分離份子的戰事。還有少數成員獲俄羅斯政府提供護照及國民身份,在烏克蘭前總統亞努科維奇倒台後幾個月的 2014年5月30日,前烏克蘭別爾庫特特種部隊防暴警察在俄羅斯莫斯科參加宣誓儀式,他們將效忠於俄羅斯聯邦內政部,並有俄羅斯聯邦內務部部長出席宣誓儀式。

 

 

 

  除了防暴警察外,基輔那邊抗爭發展至中後期之時,一些神秘的搞事份子混到示威者當中,到目前為止仍未能確定他們是何許人,但普遍大眾市民均認為,他們是黑幫或政府收買了的動亂者。下一篇文章繼續詳談。

 

12/07/2024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法國百年時尚》:華麗外衣下的法國文化、歷史與意識形態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Art & Culture #服飾展覽 #法國百年時尚 #法國文化 #法國 #展覽 #Artcation

    在電影《俊俏誘情人》(Bel Ami)中,有一句這樣的對白:「在巴黎,寧可沒有床,也不能沒有禮服。」可見,禮服於巴黎人心中,不僅僅是一件服飾,還像徵著更多。


    繼「百樣玲瓏──卡地亞與女性」特別展覽後,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再次為另一個關於時尚的特別展覽拉開了帷幕。「法國百年時尚——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服飾與珠寶珍藏,1770–1910年」由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與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聯合主辦,亦是巴黎博物館最全面的法國歷史服飾收藏首次於亞洲亮相,涵蓋近400件十八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華麗精美的法國服裝、珠寶與配飾。

 

展覽現場


    展覽分為五個部分,「絢麗宮廷」(1770 – 1790年)、「理性與感性」(1810 – 1830年)、「傳統與創新」(1850 – 1860 年)、「雍容華貴」(1880年)和「美好年代」(1890 – 1910年),按時序回顧1770年至1910年代的法國男女服飾的歷史。

 

展覽現場


    以十八世紀的法國宮廷禮服為主的展區「絢麗宮廷」,展示了當時宮廷服飾的奢華和雍容,帶著強烈的階級和地位。服飾充滿著細節,宮廷男裝更有設計師和刺繡師專門為其進行刺繡裝飾;而當時流行的宮廷女裝則多以柔和的色調為主,如粉色,綴以蕾絲、絲帶和花卉。而展區「理性與感性」則展示了法國服飾與歷史之間的緊緊相扣。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帶來了審美取向的變革,由當初富麗堂皇的宮廷服飾轉變為樸素、低調的風格。直到拿破崙·波拿巴上任後,華麗的宮廷服飾捲土重來,此時出現充滿古典主義的高腰裙、泡泡袖、緊身胸衣等代表性服飾,而緊身胸衣所塑造的細腰也成為了當時女性所追求的輪廓。

 

法式女士禮服
法國,約1770年
絲綢
路易.威登協助購藏,2015年
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
© 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 / 攝影:尚.托朗斯 ©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套裝(法式男士禮服:外套、馬褲、背心)
法國,約1785‒1790年
絲綢、棉、金屬
1890年購藏
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 6081.ABC
© 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攝影:尚.托朗斯 ©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在展區「傳統與創新」中,可以看到「鋼箍裙撐」的出現,這使裙子重量大大減輕,而這股熱潮更延伸到英國,乃至整個歐洲。十九世紀晚期的禮儀,女士們每天需要更衣數次,以配合不同的場合和社交禮儀。在展區「雍容華貴」中,還可以看見有「高級訂製時裝之父」之稱的查爾斯.弗雷德里克.沃斯的設計。

 

裙撐
或為法國,約1860年
棉、金屬
由法國服裝藝術聯盟存入,1995年
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 UF 92-010-6
© 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攝影:尚.托朗斯
©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長裙
查爾斯.弗雷德里克.沃斯(1825‒1895年)
法國,約1885年
絲綢、鯨骨
富蘭克林.戈登.德克斯特夫人捐贈,1920年
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 22014.E.1-2
© 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攝影:尚.托朗斯 ©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整個展覽,除了代表著身份地位的華麗禮服外,還有一樣東西貫穿其中——就是緊身胸衣。中國古代有纏足文化,為的是「三寸金蓮」;而法國想必就是緊身胸衣。它既是美麗的象徵,也是代表著痛苦,女士們追求的纖纖細腰也伴隨著呼吸的困難。在一系列服飾旁,還可以看見一些扇子,以及隨身佩戴的香料盒,為的就是透過內力的香料從而達到提神的功效。展覽所展出的不僅僅是服飾珠寶的設計,而這些服飾背後,還反映了整個年代、世紀的歷史、文化與意識形態。

 

緊身胸衣
或為法國,1865 年
棉、鯨骨
由法國服裝藝術聯盟存入,1995 年
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 UF 70-22-2
© 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攝影:尚.托朗斯 ©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戒指、香料盒
或為日內瓦,約 1840 年
金、琺瑯
艾伯特.金夫人遺贈,1966 年
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 40895
© 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攝影:尚.托朗斯 ©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法國百年時尚——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服飾與珠寶珍藏,1770–1910年

日期:即日起至10月14日

地點:西九文化區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門票:請查詢官網

#Guerlain彩妝教室 #Watches and Wonders 2023 #Art Basel 2023 #接吻 #男男女女 #artmonth #Watches & Wonders 2022 #Watches #2022vdaylove #2021xmaslove #2021xmasgift #腹部繃緊 #北宋汝窯器 #親密 #Gym Come True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