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 Living

香港‧寶‧藏 - Alex Lai
06/03/2024

李美蓮個覽《怪。物》: 化身受創的小怪物,解讀暗黑頹靡、脆弱浪漫的耽美

#藝術 #Art #Exhibition #Artcation #個展 #Claire Lee: The Monster #Yrellag Gallery #Art & Culture

  在《Poor Things》裏的世界,發現可憐的東西其實不只一個,物種自相討伐,沒有誰比誰可憐,或可幸,主角Emma Stone更說它是Rom-coms,無非在說,創傷經歷除了帶來悲痛,或可孕育出一段段浪漫奇情,乃至成長催化劑,幫助我們衝破心靈桎梏,臨睡前會想留一盞燈,讓我們這樣醒著數傷痕。

 

 

  帶著這份感思,來到中環半山太子臺Yrellag Gallery,看李美蓮(Claire Lee)自英國回流香港後首個展覽《怪。物》,端視作品中女人獨有的天真,和溫柔的天分——聽李氏以溫婉聲線娓娓道出其作品背後源流,原本該有的怪異感覺旋即褪掉大半,抑或所謂怪,其實跟生命一樣平常不過,只是糖衣包裝?

 

 

  Claire 跟大部人一樣,疫情期間同樣感受著某程度的困與窘,但轉向沉迷吸收芭蕾舞戲劇佈景美學,與搜羅丟棄物件,藉此重組這些破爛、脆弱、孤獨的感覺,成為充滿多維度感覺的collage照片及裝置,忖摸癡心廢墟有著誰,替自己帶來某種精神救贖,然後把它搬上「祭壇」膜拜供奉,同時放置一系列紅色花果,跟暗黑作強烈對比,隱約代表著flesh and blood,帶來徹骨錐心之痛,after taste卻有一絲浪漫甜氣息——當然,展期至三月尾,有心人若看花開花落,生生不息,自有其豐沛意涵。

 

 

  當同行artist感受著某種death and reborn的神秘感召,我凝視著牆上的英文詩,在有限的展覽空間呈現上乘輔助解讀功能,也因此知道Claire在poetry club寫詩,並很認真地寫,把心靈碎片縫縫補補。Claire年少時在畫廊工作過,所以也會策展,到成為全職視覺藝術家後,加上居英八年的經歷,作品愈添精緻,但沈重依舊,直探人心最gothic的一隅。

 

 

  Claire提及她動過手術,然後拼湊著各種新新舊舊,堆砌出一些感覺,在大自然的「大」,與生命的「小」之間,連繫靈魂視窗,化身一個受創的小怪物,投進黑暗與光明想像,猶如在小劇場舞弄,淬煉個人歷程,既牽引也呼應觀者投射larger than life的情感世界。

 

 

  李美蓮(Claire Lee)展覽《怪。物》中這個小怪物,有異於Tim Burton、是枝裕和的《怪物》與《Poor Things》式述異,試圖脫離某些社會觀念、普世價值,沉浸於更隱密的個人情感,傳達個人至集體創傷之美——美在詰問省思,悲愴過後,我們可以如何梳理、調息、轉化、重組跟展示?適逢三月藝壇盛事又告開鑼,自有神魔魍魎出窟搞怪,讓人好奇,本地藝術作品,繼續帶來怎樣新一輪精闢演繹與self-explanatory式解讀。

 

 

《Claire Lee: The Monster》

日期:展期至3月30日 (星期二至日 1-8pm)

地址:中環半山太子臺13A Yrellag Gallery

 

04/07/2024

隨《繁花》來一場City Walk:重返1920年代老上海,從建築中感受瘋狂崛起的摩登年代

#藝術 #建築 #建築設計 #上海建築 #老上海建築 #二十世紀建築 #繁花 #繁花建築 #Art & Culture

  「繁華落盡,方顯人生本色;世事變遷,始見真情永恆。」這是金宇澄在小說《繁花》中寫下字句,寥寥數字,仿如道盡時間之見證。隨著王家衛執導的同名電視劇《繁花》開播,讓觀者將視線重投金宇澄筆下的人、事、物,回頭看向那1920年代的上海,同時,也掀起一陣繁花City Walk的熱潮。

 

©P&T

 

  1920年代的上海正值改革開放,處處充滿機遇與熱情,人人懷揣著希望不約而同的來到同一個地方。除了人,各式建築也拔地而起,寫下了從傳統走向現代的轉變,而那道獨特的風景線也透過一磚、一瓦、一木記載著歷史與故事。

 

  成立於1868年的公和洋行,現稱為巴馬丹拿集團(P & T Group)於1911年從香港前往上海開設分公司,這一落地就留下了不少經典的建築項目,從有利大廈、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海關大廈、漢彌爾登大廈到渣打銀行、和平飯店、中國銀行、百老匯大廈等,單是外灘的23棟歷史建築群中,就佔了近半數(11棟);當中,尤為經典的和平飯店(原名為沙遜大廈)和香港上海滙豐銀行(原名為市府大樓)前後被曾被稱為「遠東第一樓」,以及「從蘇伊士運河到遠東白令海峽最講究的建築」;時至今日,它們仍是外灘最具標誌性的建築之一。

 

©P&T

 

  時間不復返,但卻能透過那些屹立已久的建築,走進歷史的隨意門,好好感受老上海的魅力;看看二十世紀的建築風格,如何為外灘帶來一道宛如《大亨小傳》中的嘈雜與絢爛的風景,讓人不由自主的追著這瘋狂崛起的摩登年代。

 

1918s:永安百貨公司

 

永安百货

©上海市檔案館

 

  永安百貨公司落成於1918年,是當時的四大百貨公司之一,屹立百年,可謂見證著上海的種種。建築坐南朝北,其中一面的外沿呈弧形,外牆採用汰石子材質,門口處是愛奧尼式雙柱的設計,帶著濃濃的古典主義風格;與此同時,建築頂部的塔樓散發著巴洛克風格的影子,是典型的折衷主义建築物。

 

永安百货

©上海市檔案館

永安百货

©上海市檔案館

 

地址:上海市南京東路635號

 

下一頁:1923s:香港上海滙豐銀行

 

 

1923s:香港上海滙豐銀行

 

©P&T

 

  位於外灘12號的香港上海滙豐銀行(現為上海浦東發展銀行)是一座典型的新古典主義建築。建築外牆採用花崗岩去堆砌,灰白的質感散發著典雅的感覺;以比例、線條之美去構建純淨的新希臘風格,科林斯柱式與羅馬式穹頂的設計帶來了榮譽、莊嚴之感,體量也是當時的外灘之最。室內裝潢更是讓人目不暇給,拱型走廊與柱式設計穿插其中,門廳上有八幅以女神、神話人物為靈感的畫作,代表著匯豐銀行於世界各地八所分行;穹頂上描繪了太陽神Helios和月亮女神Artemis等神話人物,是一幅象徵著豐碩與生生不息的壁畫。

 

©P&T

©P&T

©P&T

©P&T

©P&T

©Heritage Architectures

 

地址:上海市外灘12號

 

 下一頁:1927s:海關大樓

 

1927s:海關大樓

 

網上圖片

 

  曾為亞洲第一大鐘樓的海關大樓就在香港上海滙豐銀行的舊址旁,頂部的大鐘為世界僅存的三座大本鐘之一,而鐘樓的旗桿正是上海的經緯度。鐘樓歷經四代變遷,待巴马丹拿集团(當時的公和洋行)接手之時,海關大樓保留了四面鐘的設計,入口處採用多立克柱式,構成門廊,帶著典型的古典主義風格。外牆用了金山石和花崗石,同時適當地融入了垂直的線條,將藝術裝飾風格慢慢融入其中。此外,鐘樓的四角還設有中國式的須彌座,再添一絲莊重。

 

圖片來源:《建築月刊》1933年第1卷第6期刊登從都城飯店眺望海關鐘樓的圖片

©Heritage Architectures

 

地址:上海市中山東一路13號

 

下一頁:1929s:和平飯店

 

 

1929s:和平飯店

 

©上海市檔案館

 

  有「遠東第一樓」之稱的和平飯店,也被稱為外灘20號,原名為沙遜大廈和華懋飯店,於1929年落成,是當時首座10層樓以上的建築。

 

  其建築設計採取典型的Art Deco風格,筆直而有力的線條、經典的對稱元素,將利落的書寫宏偉與裝飾美學的精髓。遠遠望去,銅製的頂尖在時間的洗禮下,氧化為經典的墨綠色;推開旋轉門廳走入室內,古典華貴的氣質迎面而來,彩色的八角拱頂下,屹立著和平鴿的雕塑,大理石地板、對稱的圖案、牆上的浮雕,無一不訴說著舊時光的情懷。

 

©Heritage Architectures

©P&T

©P&T

©P&T

 

地址:上海市外灘20號

 

下一頁:1933-1934s:漢彌爾登大廈與都城飯店

 

 1933-1934s:漢彌爾登大廈與都城飯店

 

圖片來源:錦江都城官網

 

  繼上海首座10層樓以上的和平飯店後,巴马丹拿集团(當時的公和洋行)拿下了漢彌爾登大廈(現為福州大樓)和都城飯店的項目。同樣是採用Art Deco建築風格,筆直利落的線條下,散發了宏偉之氣,而最特別之處也是這兩座建築的佈局——對稱的姊妹樓拔地而起,而內退式的結構也記載了當時的歷史,也讓建築設計帶著絲絲巴洛克風格的影子。

 

©P&T

©P&T

©P&T

 

地址:上海市江西中路170 & 180號

 

Readmore:

上海灘的傳奇:走進散發歐洲古典宮廷氣韻的和平飯店,感受舊日好時光

 

#Guerlain彩妝教室 #Watches and Wonders 2023 #Art Basel 2023 #接吻 #男男女女 #artmonth #Watches & Wonders 2022 #Watches #2022vdaylove #2021xmaslove #2021xmasgift #腹部繃緊 #北宋汝窯器 #親密 #Gym Come True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