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 Living

遊於藝 - Bosco Hong
01/02/2018

自僱藝術家 - 懂創作之餘,還要懂營商

#Art & Culture #藝術市場 #自僱藝術家 #affordable art #電子商務平台 #胡雪巖 #李嘉誠 #社交網絡平台 #畫廊

  有報告指出有超過半成的藝術家,視自己為企業家 (Entrepreneur)。

 

  在互聯網通訊世代,畫廊的作用愈來愈微,更多藝術家自立門户,獨立於市場,自行透過社交網絡營運推銷,而且非常成功,就像網上平台逐漸取代傳統地產代理公司經紀行業。作為自僱,藝術家也不能只側重創作,要開始對市場推廣及商業營運有基本認識。

 

  傳統行業模式,在每個時代都有著轉變。正如英國歷史學家湯恩比說,文明就是挑戰與如何回應挑戰。不理會世事變改,盲目跟從舊有模式,最終會被淘汰。

 

CJ Hendry 是一位善用社交網絡平台推銷藝術創作的藝術家。未畫的作品已被收藏。

 

  胡雪巖曾經名震一時,是晚清最出名的商人,就像今天的李嘉誠,沒有一個中國人不認識他。他除了銀號生意,還包括了當鋪和絲綢買賣。他之所以能夠富有,靠的是絲綢大手買空賣空轉手。清朝時,外國渴求絲綢,胡雪巖直接從絲户取貨,奇貨可居,等待外國人高價收購。

 

  當時出產絲綢全靠人手,人手從蠶蛹裏繅絲最難:把蠶蛹倒進桶內加水,還要連續不斷地在充滿蠶蛹腐臭的汁液中,伸棍子在桶裏攪拌,直至繅出絲頭,放上手動繅絲機抽絲為止。繅斷了絲或繅不出絲頭的機會太多,損耗很大,而且很花時間人力。

 

繅絲的辛苦,只有絲農才能明白,因為二千粒鮮繭才能繅出一斤絲。

 

  剛好西方工業革命盛行,德國發明了自動攪絲技術,幾乎不會出現任何損耗,而且不費人力。

 

  胡雪巖因爲覺得機器繅絲,搶去了絲農生意,堅決抵制外國機器入口。但人力是不可能抵抗潮流趨勢,人手攪絲成本太高,而絲綢因爲能機器量產,卻又不失質量,讓絲價大降,胡雪巖最終破產收場,沒學會機器繅絲的絲農,也錯過了傳統行業進化時機,失業告終。

 

  因為租金薪金漲幅大高,affordable art 不會再是他們所樂於簽約的對象,因為一張畫作除開佣金,也不夠交一個月租金。中小型藝術家只好往電子商務方向發展,而電子商務很依賴藝術家自己的商業營運頭腦。

 

  一門知識已不足在社會中鼎立,單純繪畫未必能夠應付生活基本所需。時代進化,正如我們對高官的品格品質要求愈來愈高,作為自僱的藝術家,亦該走出 Studio,多了解藝術市場,免被淘汰。

 

23/08/2024

佳士得秋拍:莫奈《睡蓮》125年來首次上拍,估價2億港元!感受稍縱即逝的光影

#藝術 #佳士得 #拍賣 #睡蓮 #莫奈睡蓮 #莫奈 #佳士得睡蓮 #Art & Culture #Artcation

  微風削減了艷陽的嬌縱,恬靜的睡蓮靜躺在池中,享受著數月的綻放。在時間的流動中,我們即將向八月揮手告別,接踵而來的九月,也注定是一個充滿躁動的月份。

 

  佳士得正在為一年一度的秋季拍賣忙碌著,而這季拍賣也將於最新的總部The Henderson進行。在眾多的精彩拍品中,佳士得首先拋下震撼消息,將在首場二十至二十一世紀晚間拍賣會上呈獻印象派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於125年前創作的《睡蓮》。

 

克勞德·莫奈 (1840-1926) 《睡蓮》

簽印:Claude Monet (Lugt 1819b;右下);

Claude Monet (Lugt 1819b;畫背)

油彩 畫布

73.3 x 101 cm

約1897-1899年作

估價:港元200,000,000 – 280,000,000 / 美元25,000,000 – 35,000,000

 

  1883年,莫奈告別煩囂的巴黎,來到寧靜的吉維尼(Giverny),在此度過長達四十餘年的尾聲。田野小徑、綿綿山丘、塞納河沿岸都成為他畫中的靈感,而他家中的兩個花園更是畫中的常客,其中一個種滿睡蓮的池塘也成就了他的睡蓮系列。四十餘年間,他以睡蓮為靈感的創作高達242幅,而這個系列也成了他整個藝術生涯中的標誌性之一。

 

  即將上拍的《睡蓮》約創作於1897至1899年間,是藝術家對睡蓮系列的最早探索。作品聚焦局部,溫潤的光與藍紫色的調子散發著溫柔而又明亮的氛圍。這組早期的睡蓮系列共有八幅,其中四幅收藏於世界各地的重要博物館,包括巴黎馬蒙丹莫奈美術館、洛杉磯郡立藝術館、鹿兒島市立美術館和羅馬國立當代藝術博物館,而此作品則是125年以來首次出現在拍賣場上。

 

  1908年,他在寫給好友Gustave Geffroy的信件寫下:「這些水光和倒影的景色已經變成了一種叫人癡迷的執念,它們已經超脫我這個老人的能力,但我依然想要描繪出我所感知到的。」

 

  莫奈的藝術啟蒙於光影。自早年起,他就追著光跑,透過肉眼與手中畫筆迅速定格眼前影像,沒有過多的雕琢、也無需過多的細節,只是直觀的繪下當刻光影下的色調。1872年那幅《印象.日出》(Impression, Sunrise)也奠定了印象派(Impressionnisme)的緣起。

 

  時過境遷,物是人非。莫奈在經歷生死病痛、悲歡離合後,仍舊選擇以畫筆書寫人生。儘管晚年的他,眼睛不再透亮,視力削減了他筆下的細節,他依舊以模糊的視線感受光影和周邊的一切,以記憶與印象,繪下一幅又一幅睡蓮,記錄了一個又一個的片刻美麗。那稍縱即逝的光影伴隨著他的一生,也是他一生所求,而他為也世人留下一片無邊無際的自在,留下和煦的陽光和輕輕吹來的微風,讓人忘卻世間的紛擾,感受內心的平靜。

 

公眾預展:

香港 | 9月22至26日 | 佳士得全新亞太區總部 — 中環美利道2號The Henderson  6樓

 

*預展日期或會變更

 

現場拍賣:

香港 | 9月26日 | 佳士得全新亞太區總部 — 中環美利道2號The Henderson  6樓

 

#Guerlain彩妝教室 #Watches and Wonders 2023 #Art Basel 2023 #接吻 #男男女女 #artmonth #Watches & Wonders 2022 #Watches #2022vdaylove #Very Peri #2021xmaslove #2021xmasgift #腹部繃緊 #est #北宋汝窯器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