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 Living

Art Walk@Paris - 白水
22/05/2014

伊拉斯謨畫像

#Art & Culture

伊拉斯謨Erasme(1469-1536)

畫家:德國人 霍爾科因Hans Holbein(1497-1543)

木板(椴木)油畫

成於1523年 高:43cm 寬:33cm

十七世紀中期為路易十四世收藏

現展於羅浮宮黎塞留翼二層第八室

 

  我曾嘗試過去拍攝這張油畫,但室內光線太暗,拍不好。原來是博物館故意這樣安排,想提醒觀眾這幅畫放置的古堡大廳的光度大概如此暗。在那時候,想清楚看,只能靠燭光。這暗室放有多張小漢斯‧霍爾科因畫的肖像畫,最好的一張無疑是這位北方文藝復興最重要的人文主義者——伊拉斯謨,全名是Desiderius Erasmus,當時仍是流行拉丁文。Erasme是法文化的寫法。時至今日,歐洲學界仍非常尊敬他。他出生地鹿特丹(Rotterdam),現屬荷蘭,該地大學就以他的名字命名。歐盟有個資金雄厚的大學生交流計劃也是用他的名字命名。

 

 

  他所處的時代,我們慣用「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反宗教改革」、「宗教戰爭」等包容很廣的概念去描繪;總的時代氣息是:歐洲文化正處於從中世紀到現代的轉捩點。在他出生後一年,1470年,巴黎已用剛發明的印刷術製作書籍,到該世紀結束之前,巴黎已印製了二萬五千種書目,法國中東部的第戎市(Dijon)也有一萬五千種書。這種新的有效的思想交流方式,促使皇權及教會一直霸佔的「真理」專權削弱。西方世界變化很急速。這位伊拉斯謨正是北方文藝復興的表表者。他是個孤兒,家窮入修院投靠,做僧侶。他入的聖奧斯定會正是馬丁路德所屬的修會。當時路德的宗教改革陣營想拉他進去,但他始終留在天主教會內,雖然,從不肯擔當任何教會要職,連樞機主教位都推了,大學要他做校長也不接受,終生做個雲遊學者。他周旋於列國貴族王侯中,間中在大學講學。主要是研究聖經及出版。他的《Eloge de la Folie》(愚人頌)是最矚目的一書;他批評教會但自始至終保持對信仰的忠誠,力求和諧,諒解。新教馬丁路德對他嚴酷批判,說他若忠於自己則應與新教同道。他寫文反駁,文辭鋒利優美,發展成一種對話藝術的文體。天主教會對他也排斥,說他在批判馬丁路德方面用力不足,間接助長新教的漫延。總之,兩頭唔到岸。

 

 

  這幅畫很有可能是伊拉斯謨向小漢斯訂購的。小漢斯‧霍爾科因很少畫側面肖像的,這可能是伊拉斯謨的意思,採羅馬貨幣上的羅馬帝的側面肖像方式。出自小漢斯手筆的伊拉斯謨至少有三張,這幅可能是送給英國大臣托馬斯‧摩爾(Thomas Moore),他的好友,亦是文藝復興中非常重要的人文主義者。有套電影,中譯名是「日月精忠」,就是以此公為題材,他因反對國王亨利八世重婚而被判叛國,斬頭死。更深層的理由是托馬斯‧摩爾站在天主教立場反對英皇將英教會國有化。  

 

  畫中的伊拉斯謨站著書寫中。為甚麼是站著的呢?中世紀以來的隱修院中的抄書修士都是半立站半坐在高椅上抄寫的。他可能習慣僧侶式的書寫姿態。

 

  畫的整體非常樸實,突出畫中主角正在聚精會神地書寫中,眼向下,咀緊閉,唇密合,流露出一種知識份子的傲氣。他的手畫得很精細,羅浮宮藏有小漢斯的對手的研究草圖。畫家可能想傳達出畫中人是個勞動者,是手腦並用從事智性活動的勞動者;畫家有效地將他熟悉的人格、一位文化巨人,作為一位聖人般來繪製。站在畫面前,仿佛感覺到平靜、堅定、信心、道德等非常高尚的因素。

 

 

  小漢斯‧霍爾科因師承父親,同名,其父畫史稱大漢斯(1462-1524)。小漢斯1515年移居巴塞爾,1519 入畫家公會。他的畫特色在於輪廓鮮明,注重細節,富深沉的心理探索。1526年前往英國為亨利八世宮廷畫師。在英國十年間完成至少150幅皇室貴族們的肖像畫。畫史稱他為文藝復興時期北方流派最為重要的肖像畫家。

 

  他之所以被英皇認識是因伊拉斯謨介紹給其大臣托馬斯‧摩爾,而伊拉斯謨年青時曾教過後來成為亨利八世私人醫生的兒子。伊拉斯謨曾經想過投靠法皇法蘭西一世,現有三幅小漢斯為伊拉斯謨畫的肖像畫,其中一幅曾送去法蘭西一世那裏,但未被重用,故他沒有進入法蘭西一世的文人圈,反而,在英國停留比較長。晚年退隱於瑞士,1536逝世,67歲。臨終時並沒有要求臨終聖事。遺體下葬巴塞爾主教堂內,現為新教擁有。1543年天主教會在米蘭公開將他的著作燒毀,同時被燒毀的還有馬丁路德的著作。

 

  我站在他的油畫肖像前良久,旁邊有位帶德語口音的年青遊客望著我,終於問我,你讀過他的《愚人頌》嗎?我說讀過,法文版,那年青人很滿意地走開,繼續他的路。

 

07/08/2024

「各位觀眾,我係楚原」楚原電影回顧展:選映 26 部作品,見證香港電影的演變與突破

#楚原 #回顧展 #電影節 #鮮浪潮 #鮮浪潮焦點影人 #粵語長片 #經典 香港電影 #香港電影 #Movie #Art & Culture #Artcation

  今時今日,再說楚原(1934-2022),我輩成長階段印象猶深仍是90年代的時裝處境喜劇《卡拉屋企》,楚原叔表現鬼馬,喜感十足,帶動劇情氣氛,原來那時候他才正式轉至幕前演出數年;然後鏡頭一轉,2018年獲頒第3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終身成就獎,一番感人致辭,讓人肅然起敬,提醒大家,楚原本是位電影導演,畢生執導近130齣電影,數量驚人,對香港電影發展貢獻重大,順藤摸瓜,徐克的「錯摸」及王家衛的「角色轉換」也深受其影響。最近鮮浪潮舉辦回顧「各位觀眾,我係楚原」楚原電影回顧展,選映 26 部作品(與4部參考作品),透過分享討論,順道好好給楚原電影風格定義。

 

 

  原名張寶堅的楚原,父親是著名粵劇小生及粵語片演員張活游,1956年投身電影圈,初期以拍攝粵語片為主,也會編劇,看開幕電影《紫色風雨夜》,喜見楚原遺孀眉姨(南紅)現身,並分享她跟楚原在片場玩的經歷,當時秦劍是導演,楚原是副導,縱使去了「玩」,但轉頭給秦劍說得出該轉用哪個鏡頭,記憶力驚人,不久秦劍便讓楚原升任導演,繼續發揮所長。

 

 

  《紫色風雨夜》(1968)是套嚴肅文藝片,引導藝術創作與商業市場的關係討論,反映楚原「尋找自我」的創作思考,但不失娛樂元素,找來蕭芳芳及曾江代表Swinging Sixties,配謝賢跟南紅自50年代開始的「情侶檔」,描繪兩女一男的三角戀,而電影中兩場大型歌舞,有點像《紅菱艷》(The Red Shoes, 1948),楚原喜歡看不同類型的電影,也看得多,融合實景與廠景,把歌舞活學活用「挪移」到自己電影裏,跟希治閣式在片頭自我介紹一樣,突破當時既定的香港電影風格。

 

 

  由此可見,回顧展選片也多元,反映楚原電影題材豐富多樣——嚴肅及通俗文藝片、喜劇片、懸疑片、歌舞片、俠盜偵探片,甚至寫實家庭倫理片等無不涉及並嘗試突破「傳統框架」。時代因素所致,楚原從粵語片過渡到國語片、武俠片,一度跟李翰祥、胡金銓、張徹合稱「四大帥」(或「邵氏四大導演」),再到粵語港產片(包括梅艷芳、張國榮主演的《偶然》、梅艷芳的《公子多情》),事業數度起落,見證香港電影業的興衰與演變。

 

 

  楚原名作如《七十二家房客》、《可憐天下父母心》、《玉女添丁》、《多情劍客無情劍》、《三少爺的劍》、《流星•蝴蝶•劍》、《天涯•明月•刀》、《楚留香》及《白玉老虎》等,印證楚原多元導演功架,但我另選了妙趣橫生、調度豐富好有喜劇pitch、南紅喜感滿滿演出的《糊塗太太》(1964),與夾雜希治閣與melodrama又結構完整的《冬戀》(1968,依達原著),一面鏡子讓人想起Jean Cocteau的《Orpheus》,照出「轉換」——1968年雖已是粵語片越趨式微的一年,但楚原仍然交出三部出色作品(《冬戀》、《紫色風雨夜》及《玉女添丁》),足證訊息含金量高之餘,也說明楚原真箇看了很多外國電影類型。

 

 

  「當你回首往事時,不因碌碌無能而悔恨,不為虛度年華而羞恥」——楚原憑藉其執導的各類型電影,注入個人色彩,印證其才情巧思及志向,正如他說,「明天總比昨天好」——但沒有昨天的好,哪來明天豐碩的果實——所以,儘管各自面對時代矛盾及磨蹭,各位觀眾,不妨感謝楚原。

 

 

「各位觀眾,我係楚原」楚原電影回顧展

日期:26/7-18/8/2024

戲院:百老匯電影中心

購票: https://www.cinema.com.hk/tc/movie/special/37?

#Guerlain彩妝教室 #Watches and Wonders 2023 #Art Basel 2023 #接吻 #男男女女 #artmonth #Watches & Wonders 2022 #Watches #2022vdaylove #Very Peri #2021xmaslove #2021xmasgift #腹部繃緊 #北宋汝窯器 #親密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