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 Living

Art Walk@Paris - 白水
27/03/2014

聖母聖嬰與施洗若翰

#Art & Culture

聖母聖嬰與施洗若翰

La Vierge a I’Enfant  avec le Petit saint Jean-Baptiste

畫家:拉斐爾(1483-1520)

木板油畫 高:1.22米;寬:0.80米

畫成於:1507-1508年間

拉斐爾簽名於聖母裙邊 (Raphaello Urb. MDVII, MDVIII ?)

德農館大畫廊第五室

 

  聖母坐在石凳上,身穿紅長衫,披著藍色外套,手執愛兒耶穌的手臂,耶穌深情地望著媽媽,他的表哥同時凝望著他。構圖都是用多個角錐形,正面是金字塔形,而三人眼睛構成三角形,若翰本人形成一個三角形,而他的雙腿亦成三角形。表現得非常均衡。聖母紅色的長衫暗示耶穌要經歷苦難,加上聖若翰拿著的十字架更是清晰的預告。孩童若翰的獸皮披肩,暗示他長大後作隱士的符號。

 

  畫面充分彌漫出田圍氛圍,但背景右邊的城市化建築反映畫家一直喜歡及受北方的繪畫風格所感染。

 

 局部

 

  『透徹、簡明』,可以概括這時期拉斐爾的繪畫風格。拉斐爾作此畫時有24歲,是他移居佛羅倫斯最後一年,之後被教皇召到羅馬為教廷宮殿裝飾,一直至死,37歲。達文西比他年長30歲,在畫家行會中已很有名氣,拉斐爾畫風很受達文西啟發,特別是光暗對比的運用,但在人物肖像方面,拉斐爾可說是另有發明創造。他能巧妙地創造出有流動感而互為連貫的畫面。言簡意賅,能忍著,智性統馭感性,不作無謂多餘的誇張。

 

 兩表兄弟

 

  拉斐爾雖然短命,只有37歲,但留下傑作頗多。17歲已離開老師Perugino,自立門戶。21歲至24歲期間在佛羅倫斯探索更高的表現技法,也同時接觸吸收到達文西及米開朗基羅等大師的精粹,再創造自己獨特風格。這幅畫是他完美的作品。它給人一種寧靜、超凡的默想意境,沒有半點雜音。一種純的美,不用多言。

 

母與子

 

  這幅畫最初的名字是:「村女聖母」。稱為「漂亮的員丁」是1720年後收藏家Pierre-Jean Mariette起的名字。在路易十四世晚年,有人將此畫製成銅凹版畫,印刷頗多,非常流行。

 

  這幅畫為誰而作,如何進入法國王家收藏則資料不詳。有人說是法蘭西一世的收藏,這說法不能確實。但自路易十四後,它肯定在法國王宮內。

 

 拉斐爾簽名及年份,在裙邊

 

  羅浮宮藏有拉斐爾油畫達11幅。這幅最為人所熟悉。離開這幅畫之後,腦海仍浮現聖母的文雅莊重的圓臉,那種寧靜,我想,很能治療現代人的許多無謂焦慮燥急的毛病,這幅畫中的聖母與小耶穌及小若翰,基本上是神聖性與人性交纏一起,我們很難分出那裏是神聖那裏是人間世的分界線,拉斐爾用他的心、腦、眼創造出這幅宗教而又富於人性的畫作。這幅畫的畫架也是原裝的,從未換過。

 

  畫家拉斐爾生前死後都享有很高榮譽。死後能葬在羅馬萬神殿,那是非常高的榮譽。傳說他猝死的那天,亦是他的生日到他,當噩耗傳出,全城市民的悲鳴像地震一樣。這可能是文人的誇張,但也可猜當時享有多高的知名度。

 

  現代畫史家,一般將達文西(1452-1519),米開朗基羅(1475-1564)和拉斐爾放在一起,地位都差不多。當然,各人有各自獨特之處。他們滙成意大利文藝復興的高峰的象徵。

 

10/07/2024

M+展覽《石漢瑞:化圖為語》| 回顧香港平面設計之父的特色設計,一探香港的核心美學

#Art #Artcation #Henry Steiner #藝術 #藝術展覽 #展覽 #石漢瑞 :化圖為語 #石漢瑞 #Art & Culture

  相對貝聿銘在建築界的「國際觸及性」,同期在M+展出的石漢瑞(Henry Steiner,1934-)《化圖為語》,對很多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來說,處處都是回憶撼動位,若尚記得 HKDI(Hong Kong Design Institute)於 2021 年舉辦關於 石Sir 的展覽,如今三年後移師M+,策展更全面,彷彿帶著另一種圓滿與啟示。

 

 

  年輕一輩未必知道石漢瑞,但 visual language 騙不了人,稍為駐足定睛,必有所得,尤其上兩三代香港人均曾受惠於這位被譽為香港平面設計之父的妙思。石Sir 這位猶太人生於奧地利,先移居美國,在耶魯大學隨著名平面設計師保羅 · 蘭德學習;後來於 1961 年遷居香港至今,與很多香港人同呼同吸,透過設計提升視覺美學,創造東西薈萃的生活。

 

 

  《化圖為語》展品逾200件,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石漢瑞的成長,以及在香港早年的經歷;第二部分則展出M+石漢瑞的檔案作品,透過它們,看看香港過去60年於製造業、貿易、金融、休閒和旅遊等各方面,如何蛻變為國際樞紐,展示活力之餘,也反映民生變化,例如海運大廈、充滿Space Age感覺的康樂大廈(現怡和大廈),還有滙豐銀行(及鈔票)、牛奶公司、香港電訊和香港置地等多間著名香港公司的標誌,還未計消費品、銀行及酒店等,不少都是出自石漢瑞的手筆,營造過香港一代的視覺特色,喚起不少回憶——你搬過厚甸甸的電話簿回家嗎?

 

 

  有甚麼的客戶,就有甚麼設計師。觀乎近年不少令人捶胸的裝置,或沒誠意的設計堆砌,攀比嘩眾者多,協同並行者少,反觀石漢瑞,90歲仍在思考設計,鍾情運用概念和對比的高雅手法,混雜多種文化元素並置,開創一種嶄新悅目及具感染力的圖像傳意語言,既出人意表,也耐人尋味,引起廣泛受眾對他的設計產生共鳴。最重要是,設計師與客戶/受眾願意謹守一種向上流動的美善,實在值得新一代深思。

 

 

石漢瑞 :化圖為語  Henry Steiner:The Art of Graphic Communication

日期: 15 Jun - 10 Nov 2024

地址: M+  West Kowloon

#Guerlain彩妝教室 #Watches and Wonders 2023 #Art Basel 2023 #接吻 #男男女女 #artmonth #Watches & Wonders 2022 #Watches #2022vdaylove #2021xmaslove #2021xmasgift #腹部繃緊 #北宋汝窯器 #親密 #Gym Come True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