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 Living

10/03/2022

#ImaginePeace:以藝術傳達愛與和平!想像和平塔、哭之水晶牆、突襲紙飛機,在陰霾下可有帶來絲絲慰藉?

#Marina Abramović #古根漢美術館 #Yoko Ono #戰爭藝術 #藝術 #烏克蘭俄羅斯 #烏克蘭 #俄烏戰爭 #和平 #ImaginePeace

  窗外,那片萬里無雲的藍天,讓整個城市都沉浸在暖陽之下,微風中帶著一絲愜意。在世界的另一端,或許已是夜晚,又或許是清晨,但在同一片天空下,卻上演著完全不同的故事。一個突如其來的舉動,打破了原本平靜的生活。俄羅斯於2月24日入侵烏克蘭起,已經過去十多天了,充滿焦慮和不安的空氣中,任由陽光再暖,也無法趕走霧霾。

 

  儘管如此,不願放棄的我們依舊抱著「夜再長,黎明前的曙光總會到來」。與此同時,世界各地的藝術家,也用自己的力量,做無聲的抗援。

 

Yoko Ono | 來自「想像和平塔」的和平之光

 

 

「我們都是一家人。 思考和平,行動和平,傳播和平,想像和平。 我們應當共同將世界的軸心轉向和平。」—Yoko Ono

 

 

  在冰島首都雷克雅未克附近的一個港灣上,有一座「想像和平塔 Imagine Peace Tower」,每年10月9日到12月8日都會亮起一柱藍色的光,照亮整片冰島的天。作品出自小野洋子Yoko Ono之手,於2006年動工,歷時一年完成,並命名為丈夫John Lennon最膾炙人口的歌《Imagine》,以傳達愛與和平的力量。

 

 

  和平之塔由15個探照燈和棱鏡組成,從一個10米寬的許願井從下而上穿透天空,原本光塔只在紀念John Lennon的某些日子開啟。但在動蕩之下,光束再次燃起,Yoko Ono藉著行為藝術宣揚反戰與和平的訊息。與此同時,她更在世界各地發起「Imagine Peace」藝術行動,再次提醒大家,若「想像世界有了和平」。

 

 

Marina Abramović |「哭之水晶牆」The Crystal Wall of Crying

 

 

  在烏克蘭基輔郊區的娘子谷,有這樣那一片水晶墻,長達40米的黑墻上,設有93支石英水晶,就如耶路撒冷的哭墻一樣,讓人冥想、告解與祈禱。這面墻被稱為The Crystal Wall of Crying,出自行為藝術之母Marina Abramović 之手,為「娘子谷大屠殺」發生80周年而打造的一個的靈性場所,記錄過往歷史。出身於南斯拉夫的Marina Abramović同樣經歷戰爭,作品在四個月前完成,但誰又會想到,如今的基輔,正在經歷一場難以磨滅傷痛。

 

 

古根漢美術館 | 350隻紙飛機的突襲

 

 

  與此同時,世界各地也有藝術家與社運人士以快閃行動,表達對俄羅斯對烏克蘭發起戰爭的不滿及關注。3月5日,在紐約古根漢美術館Guggenheim Museum裡,上演了一場紙飛機的突襲。由藝術家自發的快閃活動,350隻手褶飛機,從博物館四面八方盤旋而下,以表達盡快為烏克蘭上空設立‘No-Fly Zone’。

 

 

  這些紙飛機靈感源於一張宣傳單:「這架飛機是用紙做的。但如果它是鋼鐵的,並在你所愛之人頭上,運送炸彈,那怎麼辦?」並要求總統拜登宣佈在烏克蘭上空設立禁飛區,保護烏克蘭上空的一片天。


06/03/2020

告別行為藝術家Ulay:他與Marina Abramović用一生譜寫的愛恨愁懷

#Ulay #藝術 #Art #Photograph #行為藝術家 #Performance Art #Marina Abramović #Frank Uwe Laysiepen #愛情

  行為藝術家 Ulay在3月2日去世,享年76年。

 

  關於他的一生,不得不提及他的戀人Marina Abramović。1976年,二人相識、相戀,同為行為藝術家的他們興趣相投,更巧的是,生日同為11月30日。命運般的相似、思想上的碰撞,二人很快開展了共同創作,在一起的十多年間,帶來近14項膾炙人口的藝術作品──作為行為藝術家,他們是想像、實現與啟發之間的「擺渡人」,身體與行為語言是他們的藝術作品,向世人傳遞某種訊息,揭露隱密於情感關係裏,最深刻、最激烈的一面。

 

  即使決定分開,二人的故事看似畫上休止符,他們浪漫又殘酷的愛情故事卻仍舊在譜寫。Marina Abramović曾說:「藝術家應該把愛當作生命。」在筆者眼中,他們跌宕起伏的愛情故事,亦是一部長篇的藝術作品,花上了他們的大半生去創造,讓旁人如我們去見證,嘗試理解與消化裏面包含的愛恨愁懷。

 

 

Readmore:

從攝影到表演,由性別到政治議題,回顧Ulay用身體、時間、生命「造」出來的藝術

Marina Abramović:她以藝術之名,用死亡實驗挑戰人性和身體的極限

 

初篇:浪漫與權力爭奪期

 

  墮入愛河後,情感激烈而富想像力的二人共同創作了一系列關於情感的作品:《Relation in Space》兩人赤祼身體,不斷向著對方衝去、撞擊;《Imponderabilia》雙雙祼站於美術館入口,觀眾須由他們中間的狹隙穿過;《Relation in Time》二人將頭髮綁在一起17小時;《Breathing in/breathing out》,二人對嘴 19 分鐘,只吸入對方呼出的吐氣,最終雙雙缺氧倒地;《Rest Energy》一個拿著弓一個拿著箭,在弓箭張力之下凝視對方。

 

  恰如兩人這段時期的愛,他們的創作展示了交織在愛情裏的坦誠相見、危險、傷害、熾熱、忍耐與脆弱,充滿強大能量卻也充滿混亂,這份情誼滋養、連結著彼此的精神靈魂,卻又消滅著部分的自我面貌,一不留神,力度足以毀滅了對方。

 

Marina Abramoviće Ulay, Relation in space, 1977

Marina Abramoviće Ulay, Imponderabilia,1977

Marina Abramoviće Ulay, Breathing in Breathing out, 1977

Marina Abramoviće Ulay, Rest Energy,1980

 

Marina Abramović & Ulay:A Living Door of the Museum

 


Imponderabilia,1977 | Video via YouTube/Louisiana Channel

 

中篇:邁入承諾期

 

  就像大部分情侶一樣,二人的關係亦朝著「終身承諾」的方向發展。1988 年,二人開啟為期90日的徒步旅行,打算在萬里長城上完成《The Lovers》創舉後步入結婚教堂。然而,在旅程之中,Ulay出軌當時伴隨左右的翻譯員,與Marina的關係決裂,分別在長城兩端各自走了1600多公里後,二人在山西的位置相遇而抱,完成分道揚鑣儀式。

 

  這雙藝術家情人,最終沒有成功邁進承諾期,承諾、背叛與受傷是這篇血淋淋的命題。

 

Marina Abramoviće Ulay, The Lovers,1988

Marina Abramoviće Ulay, The Lovers,1988

Marina Abramoviće Ulay, The Lovers,1988

 

後篇:重逢與訣別

 

  時光一去二十二年,故事沉澱至2010年,場景來到紐約 MoMA 現代藝術博物館中。

 

  Marina身穿一襲紅色長裙,上演《 The Artist is Present 》,安靜地坐著在桌前,與來來往往的過客互相凝視,有人對她吼叫,有人沉默,有人垂淚,有人裸體,而她始終如同雕塑一樣,蒼白而面無表情。

 

  這樣的狀態持續了716小時,身穿西裝的Ulay突然現身,坐在Marina面前,彼此凝視。她顫抖、微笑,緊握對方的雙手,淚下眼淚。因重逢而激動,如同世間所有認真愛過的情人,多年後重逄,平靜的面容裏,終究壓不住內心的風起雲湧。

 

  愛恨恩怨沒有就此抹去,二人還有更多的拉扯。然而,在3月2日Ulay去世當天,Marina對他的作品與一生送上最具風度的定語──「不朽」。筆者認為,這段情愛亦然,縱然千頭萬緒也千瘡百孔,仍然教人深刻懷念。

 

 

 

Marina Abramović e Ulay - MoMA 2010

 

The Artist Is Present, MoMa 2010 | Video via YouTube/MiticoMazz

 

#Guerlain彩妝教室 #Watches and Wonders 2023 #Art Basel 2023 #接吻 #男男女女 #artmonth #Watches & Wonders 2022 #Watches #2022vdaylove #2021xmaslove #2021xmasgift #腹部繃緊 #北宋汝窯器 #親密 #Gym Come True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