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 Living

24/08/2020

這是最壞/最好的時候?水彩畫家沈平網課打破疫情限制,令藝術愛好者繼續享受Art Life

#藝術 #Art Central #抗疫不悶 #水墨 #水彩 #沈平 #藝術家 #水彩畫家 #畫家 #網課 #網展 #Art & Culture

 

  疫情帶來的,不只是社交距離1.5米,還讓人陷入充滿未知的世界。持續大半年的疫情,實體展覽及博覽會先後取消,本以為藝術圈會一下子變得死氣沉沉,但網絡另一端卻是一股熱鬧!

 

 

  網上展覽或是網上課程或許不是新鮮事,但在疫情和數位化時代夾攻下,卻在加速發展。在藝術界,實體展覽與面授課程向來就是理所當然存在,起碼人與作品之間、同學與同學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的聯繫是緊密的;對於上課學習藝術的人而言,看著老師現場示範,同學之間互相點評,面授是一貫的慣常。

 

  然而,未見盡頭的限聚令與社交距離措施,讓許多藝術課程都面臨取消,感到無奈之餘,幸好沒有影響一眾藝術愛好者的熱情。究竟大家在疫下怎樣打破時間、空間或種種限制,繼續傳授、追尋藝術?今次請來本土藝術家兼水彩畫家沈平老師和三位藝術愛好者兼畫家分享箇中點滴:有人認為疫情下的藝術生活更忙碌;有人覺得這是一個好機會整理一下藝術的心路歷程;也有人認為,疫情限制了出行,卻限制不了創作的空間。

 

「作為畫家,有種責任,就算展覽取消,亦不停要創作與教學。」— 沈平

 

沈平老師以畫筆細膩描繪了停泊碼頭邊的一艘艘漁船,以溫和的光影、樸實的色調勾勒了漁民的日常。

 

  沈平是香港本土藝術家,早期以繪畫版畫為主,現在更多使用水彩作為媒介。在上海長大的他,來港前曾在新疆烏魯木齊居住約18年,主要從事美術工作;在當中經歷過讓人難以忘懷的文化大革命,後來去到浙江美術學院繼續修讀美術。感受過大時代的洗禮,目睹過時代瘡痍,經歷過漂泊顛簸,轉碾來到香港。往事種種,人情冷暖,讓他初來港時,對這片土地感到格外自由與可愛;不管是在飛鵝山上遠眺這顆東方明珠、夜景引人入勝,還是中上環街道間的新舊糅合,盡處見上環殘存著舊式樓宇,回頭則是中環都市人的急促氣息,都別有生趣;還有長洲、南丫島、平洲、大嶼山等地,散發著樸實鄉村氛圍……彈丸之地,每個角落都有其獨特的氣息,一切都吸引著沈平老師;他,自此決定留在這個特別的城市。

 

 

本土藝術家、水彩畫家——沈平

沈平老師筆下的藍屋

璀璨的東方之珠夜景

 

  從邊塞風景到摩天大廈,景色雖然大不同,但不管是何處風光,不論是大街小巷,街坊倫理,人文風情,還是璀璨夜景,在沈平老師的畫筆下,景色都添上了暖意與溫度,樸實、細膩的手法帶出真善美,讓人真切感受到他對這個地方的感情。

 

豪邁的邊塞風景

水彩畫筆下的人文氣息與街坊倫理

 

  在香港創作的自由度十分大,但政府對畫家的幫助卻不多,租金、展覽場地、推廣都是藝術家需要解決的問題。「香港不少畫家都難以單靠賣畫為生,大部分都以教書為生;但勝在香港人對文化有一定的推崇和認可,所以也養活了一群老師。」沈平老師教畫多年,早已有一群愛戴並追隨他的學生;但疫情的到來,卻打破了慣常。往常在畫室面授的課程必須暫停,停止教畫也意味著停止收入;疫情下,大家都想著怎麼生存。沈老師說:「一開始就意識到疫情對各行各業有著不同程度的打擊。之前在內地也試過教授網上課程,如今也正好試試在香港實行。」就這樣,他將面授課程轉換到網上進行,更早在疫情第一波的時候已經開始,至今已經教到第六個課程,一個課程12課,一星期兩課,每課兩小時。

 

來港數十年,他見證著香港由小漁港發展成大都市,靜謐、淡雅的色調、畫面就像是靜靜地訴說著一個又一個的人文故事。

香港街角的日常時刻

 

  「作為畫家,有種責任,就算展覽取消,但亦不停創作與教學。」由面授到網上教學,可以想像當中有很多地方需要適應,很多問題需要思考、解決。好像面對不同背景與程度的學生,雖然上課模式相近,但內容就要調整,安排深淺不同的示範與研習,盡可能滿足不同的學生,加上錄影可以隨時暫停,不怕跟不上。而且因為不受上課時間所限,內容可以無限豐富,沈平的學生都形容老師毫不吝嗇、傾囊相授,不怕你學不會,只怕你不學。老師笑說有不少學生都有正職工作,生活非常忙碌,但仍願意在百忙中抽時間學習,實是難得;特別是疫情下,有這麼多學生支持,他感到既欣慰又感恩。

 

  沈老師這種醉心教畫、無私分享的態度,都與他過往遇到的老師有關。他說,非常幸運在文革時期能遇見一些十分傑出的美術老師,這些老師由於經歷了多年的文革和批鬥,當得知可以再教書時,感到萬般開心,但亦因為種種不確定因素,他們對著學生如兒女般,將自己所知道的都傾出,故他十分敬重這些老師的品德;「雖然學習時間不長,但學到的卻是一輩子的東西,如果沒有他們,也就沒有今天的我。」

 

  這種感恩、胸襟,我想,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無論在畫作中還是課堂上,同學們都感受得到。

 

 

 

(下頁看更多藝術愛好者分享。)

 

學無止境:「就算翻炒,都有收穫,就像溫故而知新。」— Thomas

 

  許錦和(Thomas)繪畫超過60年,藝術於他而言,是生活的調劑,亦是生活本身。以他的根基、造詣,自學、研習絕對不成問題,但至他今依舊參加不同課程,跟不同的老師學習,沈平老師是其中一位。他形容這是學無止境,「有些東西就算翻炒,都會有收穫,就像溫故而知新。」疫情限制了出行,從前面對面的授課變成了網上授課,他形容這是沒辦法之中的應變,但亦樂於接受並習慣新模式。網課基本上以錄影形式進行,他說:「不僅可以重複溫習,老師示範的過程亦相當清晰,比起往時十多個同學圍在一起看,有過之而無不及。」儘管少了雙向和即時溝通,但這並沒有隔絕他與藝術之間的關係。「現在疫情,好像比以前還要忙!每天打開手機,就會見到不同的藝術群組分享展覽的信息、分享自己的畫作,每日可以看到幾百幅畫!」在他看來,疫情下的藝術圈似乎更熱鬧更活躍,而網絡絕對是打破空間與時間限制的渠道。

 

 

  Thomas作為一名執業律師,他喜歡自己的工作,同時也喜歡畫畫,除了飲食作息,他將一天的時間分為三份;三分一的時間處理執業律師的工作、三分一會作為義務律師幫助不同的群體,而最後三分一就是繪畫時間。他形容工作與藝術給予他的感覺很不一樣,藝術就像是無條件的付出,但它所帶來的滿足感,也是金錢無法衡量的,是心理上和精神上的富足。所以就算疫情限制了出行,疫情限制了溝通,他對藝術的熱情也沒半點減退。

 

Thomas的水彩作品

Thomas的水彩作品

 

(下頁看更多藝術愛好者分享。)

 

疫情帶來整理的空間:「在畫室自我隔離14天,只是畫畫。」— Lily

 

  許麗莉(Lily)大概十多年前退休,退休前她是一位時裝設計師,回想起當時的生活,只有忙碌二字;別說要趕時裝秀,那都是以通宵計算的,平日也是忙得透不過氣來。時裝設計師的緊湊步伐讓她決定退休後要慢下來,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退休後,她開始學習水墨、素描,從不同的課程中吸取養分。疫情下,她與Thomas一樣,都只能在網上學習,她形容與同學之間的connection削弱了;「以前在課堂上,大家會圍在一起欣賞和討論同學的習作,通過指出大家的優缺點來學習。」她說。

 

  但另一方面, Lily認為網課亦有可取的地方;雖然沒有即時的課堂練習環節,但變相讓老師多了時間示範和分析畫作,讓原本兩小時的課程內容更豐富。

 

  除了在課堂學習,Lily亦會透過旅遊,尋找新靈感和素材,運用在繪畫上,以往旅行頻率近乎每月一次。恆常的計劃忽然被打斷,她沒感到太可惜,反而覺得這是一個機會,讓自己放慢腳步、安靜下來。「現在多了很多時間整理過去的照片和素材,而且我更進行自我隔離,在畫室閉關14日,只是畫畫!」Lily口中的畫室是一間舊屋,她一有空就會到那裏畫畫,有時一呆就是一整天,一畫就停不下來;畫得晚了,乾脆在那裏休息。疫情下無法出行,藝術實體展大大減少,她將時間都用在繪畫上,畫功大躍進之餘,也能對自己的藝術旅程來一次整理。

 

Lily的水墨作品

Lily的水墨作品

 

(下頁看更多藝術愛好者分享。)

 

「一百個人就有一百種演繹,老師亦會有一百個評語。」— Esther

 

  「藝術源於生活,更高於生活。」新水墨畫家「冰堂主人」(Esther)形容藝術就像推動力,也代表美,可以提高生活的質素,她說:「平常如家居擺設、穿衣打扮都是藝術的一種,藝術同時是維繫外間和打開眼界的渠道。」

 

  Esther從20多年前開始專職畫畫,十分沉醉於新水墨,同時,她亦十分喜歡旅行,她形容旅行對畫家來說非常重要,不僅要用眼看,還要用心感受,感受那臨場感,繼而將這種感受表現在畫作中。疫情期間,少了出遊,很少看實體展覽,與藝術家交流的機會少了,但對藝術的接觸,她形容並沒有明顯的缺失。「網絡上多了不少藝術的展示平台,讓藝術家展示自己的作品,甚至進行買賣。看見當中不乏高水平作品,可以解解渴。」她說。其中,社交平台藝+就在疫情中崛起,是一個專為「架上繪畫」提供展銷的拍賣平台;平台上的畫種豐富,包括水墨、油畫、水彩、岩彩、廣告彩、素描等媒介,不僅給予藝術家展示及銷售的機會,更讓大家彼此交流、進步。

 

 

  Esther形容都市人的生活不是太忙,就是太精彩,疫情正好是學習和創作的時候。她認為網課勝在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加上老師在做示範和講課時,都是一氣呵成,讓課堂變得更流暢。不過網課有別於小班制,可能一班就有超過50至70人,然而每個人背景和資歷都不同,她覺得對於初學者來說,網課或許比較吃力。

 

  她坦言比較喜歡小班上課,亦很注重交流,但亦看到網課的好——「人數雖多,但變相大家分享到群組上的習作也多了,看到的、學到的自然更多。對於一個畫畫的人來說,『看』很重要,看得多自然就入腦了!」加上每個人的經歷都不盡相同,自然亦有不一樣的演繹方式,「一百個人就有一百種演繹,老師亦會有一百個評語。」通過觀賞、評價,雙管齊下﹐吸收到的豈不盡是箇中精華?

 

Esther的水墨作品

Esther的水墨作品

 

沈平網課詳情,請按此處

藝+詳情,請按此處

 【會員專享早鳥優惠】火速訂購etnet 28周年呈獻《線條下的香港.沈平鋼筆畫作》,請按此處

 

30/07/2024

從吳冠中的偽作《池塘》案裁決,看中國大陸拍賣市場與買家之間的關係

#贗品 #拍賣 #吳冠中 #池塘 #拍品 #藝術 #拍賣行 #Art & Culture

  一般人以為在規模比較大的中國大陸拍賣行競拍拍品,得到的保障應該相對的大,因為大拍賣行的專家團隊比較專業,出錯的機會應該不高,事實是不是這樣?

 

  前一陣子我寫了一篇文章,講述香港一間小型拍賣行因拍賣假錢幣被檢控。法庭指拍賣行沒有履行盡職審查的責任,最終被判罰款。在有法庭裁決的前提下,買家理所當然可以要求相關的拍賣行退款。

 

  這只是冰山一角,拍賣行業拍賣假拍品可以說無日無之,主要原因是拍賣行業有恃無恐,因為買家與拍賣行簽署的所有《買賣合約》都暗藏免責條款,目的當然是保障拍賣行自身的利益。換言之,拍賣行業對拍品不保真,買家因此只能自求多福!

 

  以民事訴訟方式控告拍賣行拍賣假拍品、沒有履行盡職審查的責任除了困難重重,亦曠日持久,不是一般人在精神、時間和金錢上可以支撑,除非官方介入!

 

  在香港以私人傳票方式成功控告拍賣行的案例可說絕無僅有。在一個法制不健全的國度,此種事更加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2005年11月,一位夏女士(化名)在翰海網站上看到有關吳冠中的油畫作品《池塘》的訊息。為了證明《池塘》是吳冠中所作,翰海提供了一組由安徽美術出版社1984年3月出版的《風景油畫選輯(三)》的明信片,其中第五張便是《池塘》。翰海公司並在其《拍賣圖錄》中對《池塘》作了詳盡的介紹。

 

  最終,夏女士以2,300,000人民幣加230,000人民幣佣金成功將《池塘》據為己有。

 

吳冠中(傳) 《池塘》 翰海

 

  2007年,夏女士數次委託多家中國大陸知名拍賣行拍賣《池塘》,但均被拒絕。2007年10月10日,東南亞著名收藏家郭瑞騰的文章《提防利用拍賣活動「洗畫」》中直指《池塘》是偽作,並非吳冠中真跡。2008年7月1日,夏女士攜油畫《池塘》到畫家吳冠中家中請求確認真偽,吳冠中認定該畫是偽作,並在該畫框玻璃上書寫「此畫非我所作,是偽作,2008年7月1日」。

 

  《池塘》是偽作因此毫無疑問。夏女士於是將翰海和《池塘》的委托人賈先生(化名)告上法庭,請求法庭 1)撤銷我與翰海公司拍賣合約關係;2)賈先生、翰海公司連帶返還拍賣款2300000元、佣金230000元;3)賈先生、翰海公司賠償律師費100000元、調查取證差旅費20000元、證據保全費1000元,共121000元,由翰海公司、賈先生負擔本案訴訟費。

 

  翰海如何答辯?翰海認為其履行了拍賣法所規定的全部義務,對委託人賈先生的身份及其對拍賣標的所有權、處分權進行了審核。翰海公司在《拍賣圖錄》上刊登了《業務規則》,其中作出了免責聲明,明確規定不對拍賣品真偽承擔責任。夏女士在現場辦理競拍登記手續時,簽名確認「買方已認真閱讀《業務規則》……買方同意所有拍賣會成交之中國字畫、瓷器等其他拍賣品均無需附帶真確保證」。夏女士起訴請求撤銷雙方合約於法無據,不同意夏女士的訴訟請求。

 

  賈先生答辯稱其與夏女士不存在合約關係,並非本案適格被告,且夏女士的起訴已超過訴訟時效期間、行使撤銷權已超過法定除斥期間。賈先生同時提出翰海公司在拍賣前發布了拍賣公告、展示了拍賣標的,夏女士怠於行使查驗權利,拍賣風險應由其自行承擔,不同意夏女士的訴訟請求。

 

  拍賣目錄刊登的《免責條款》是不是賣假者和奸商的護身符,看看法庭的裁決便明白。一審法院認為:在拍賣交易活動中,拍賣人對拍品的瑕疵擔保責任,明顯弱於一般的買賣合約交易,其有權就拍品瑕疵作出免責聲明,因而拍賣活動中競拍人或買受人對拍品瑕疵的檢查義務,將明顯重於一般的買賣契約交易。

 

  本案中,夏女士透過競拍獲得訴爭拍品,其與翰海公司形成拍賣合約關係。賈先生雖非拍賣合約的直接當事人,但其作為訴爭拍品的委託人,是本案拍賣交易活動中的當事人之一,是本案適格被告;關於訴爭拍品的真偽問題,各方當事人各執一詞。目前尚無證據證明夏女士於起訴前的一年即應當知道訴爭拍品是偽作,故關於夏女士起訴賈先生已超過法定除斥期間的抗辯意見不成立;就訴爭拍品的來源問題,賈先生僅提供新聞報導及若干付款憑證為證,並未提供充分、翔實的證據資料。而翰海公司亦未就此進行必要的詢問和審核。

 

  但僅憑賈先生的舉證欠缺及翰海公司的核查欠缺,尚不足以證實翰海公司或賈先生在本次拍賣前明確知道或應當知道訴爭拍品是偽作;翰海公司在拍賣過程中,對訴爭拍品進行了一些以真實性為基礎的文字描述,但從這些文字描述本身內容來看,並無否定免責聲明並對訴爭拍品做出真確性保證之意。在無法證實翰海公司事前知道訴爭拍品是偽作的前提下,翰海公司對訴爭拍品適當地加以真確性描述,應屬正常的交易活動範疇,其描述用語並無過分誇大之處,不構成虛假宣傳;翰海公司針對訴爭拍品真偽瑕疵所作出的免責聲明具備我國《拍賣法》第六十一條第二款規定之效力。而夏女士在知曉該免責聲明並且在競拍前能夠充分了解訴爭拍品實際狀況的情況下,參與競拍是其自主決定的結果,其認為在拍賣交易中存在欺詐、重大誤解且顯失公平之事由,要求撤銷拍賣合約的訴訟請求不能得到支持;其要求的翰海公司及賈先生連帶返還拍賣價款及佣金,並賠償律師費、調查取證差旅費、證據保全費的訴訟請求,亦不能得到支持。最終駁回原告夏女士訴訟請求。

 

  夏女士不服提出上訴,亦以失敗告終!

 

  翰海有沒有作出虚假聲明或虚假陳述,我認為證明有的證據非常充分,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翰海沒有找真正的書畫專家鑑定拍品,亦没有找吳冠中提供拍品真偽的意見,因此沒有履行盡職審查的責任。這是我的理解,但盡職審查Due diligence這個法律概念在中國大陸並不適用!

 

  翰海贏了官司但輸了商譽,往後的業務一蹶不振我認為與此案有重大關連!

 

  此案對買家的重大啟示是中國大陸拍賣行業對拍品不保真,就算有充分證據證明拍品是贗品,中國大陸拍賣行業也可以《免責聲明》做擋箭牌逃避責任,買家因此應當假設所有拍品是贗品,除非有充分證據證明拍品是真品,亦絕對不能聽拍賣行一面之辭,這樣才可以保障自身的利益!

 

#Guerlain彩妝教室 #Watches and Wonders 2023 #Art Basel 2023 #接吻 #男男女女 #artmonth #Watches & Wonders 2022 #Watches #2022vdaylove #Very Peri #2021xmaslove #2021xmasgift #腹部繃緊 #北宋汝窯器 #親密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