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 Living

24/05/2019

Artist Talk:處於巔峰時代,卻心念下一代成就!「教育亦是我終身事業」— 靳埭強

#Art & Culture #DIVA People #靳叔 #香港設計教父 #靳埭強 #Artist Talk

  「我想做一個畫家,想我的作品可以遺留後世,感動後面的人,這個就是我的夢。」這句話從「香港設計教父」、「世界百強設計師」、「曾獲三百多個國際獎項」的靳埭強、人稱「靳叔」的口中說出,聽起來好像合情合理。但回望過去,只有15歲的靳叔跟家人來港時,並沒有機會接受專業的藝術教育,而是被送去做裁縫,一做就是十年。而那個夢在當時聽起來,則是「十劃都未有一撇」。

 

  靳叔的爺爺靳耀生是著名的灰塑工藝師(灰塑是建築裝飾工藝的一種)、伯父靳微天、姑母靳思薇都是香港著名的水彩畫家,自小受藝術濡染、爺爺的啟迪,靳叔心裡早已埋下了一顆藝術苗。「後來在做裁縫時覺得有些鬱悶,而心裡的這顆苗慢慢讓我再思考到底可以如何發展我的藝術。」

 

  23歲那年,靳叔終於決定在做裁縫的同時,也學畫畫。如是者,跟住伯父學了兩年,由素描、粉彩和水彩打基礎。「但我不想跟著一個老師、師承他的衣缽去發展藝術,我想找自己的路,跟不同老師學習。」因為特別欣賞王無邪先生現代派的畫,所以決定報讀他的夜間課程,而這一步棋也成了一個鋪墊。「我沒想到原來都是設計課程,本身我不想做商業藝術的工作,我想清高一點做畫家。」初初萌生的想法亦在學習課程後改變了,「他的課程讓我認識了設計的真正意義。」機緣巧合下,靳叔去了同班同學介紹的百貨公司裡做設計師,結束了近10年的裁縫工作。

 

  從裁縫到設計師、到水墨畫家,再看看出自他手的中國銀行標誌、屈臣氏蒸餾水水樽、香港浸會大學校徽、機場快線、新巴、科技園標誌等等……你感讚嘆他站在時代的巔峰,但你又看到他肩膀上背負了甚麼?

 

 

做設計是緣分,而繪畫才是夢

 

 

  坐在靳與劉設計顧問的靳叔回想起50多年前的事,輕輕地說道:「沒有想過做設計有甚麼前途,但就去做了設計師。」只因設計師的工作時長比做裁縫短,白天上班,晚上還可以繼續學習。「除了王無邪的設計課程,我自己又去找了些藝術課程,如現代藝術、當代藝術,版畫、水墨畫,甚麼都學,就是想做藝術家。」

 

  在嘗試不同媒介後,靳叔最終選擇了水墨作為探索和發展的範疇,皆因他遇到了一位教他水墨的老師。遇上他,靳叔覺得很幸運。「他是一個傳統根基很深,又是一個改革水墨畫的人。」60年代,出現了一些半抽象的香港風景和花卉的水墨畫,後期亦漸漸出現了些用抽象表現主義手法的水墨畫,「用潑墨、乾濕筆的墨去代表污泥;用紅點、蓮花蕊代表出於污泥而不染的意象,這是將佛教思想融合在水墨畫裡,但他(呂)的禪宗思想是借鑒當時現代藝術、歐西影響最大的抽象表現主義的一些創作手法融入國畫筆墨的意象。」呂壽琨先生的思想和畫作風格在靳叔心裡烙下了不少印記。「他不是教你梅、蘭、菊、竹的方法去承傳水墨畫,而是主張我們吸收多點現代藝術不同的思潮,然後各自找些不同的方法去創作水墨畫。」作為新水墨運動的先驅,呂壽琨先生主張借鑒現代藝術的創作思想融入水墨畫裡,不僅帶領了現代水墨的發展去向,同時也影響了不少人,當中包括創辦了元道畫會和一畫會的一眾學生,當然,靳叔亦是其中之一。

 

呂壽琨作品

呂壽琨作品

 

藝術家反叛一些也沒關係

 

  憶起過去,靳叔談及一次呂壽琨先生帶學生逛畫展時的情景,「他特意將我叫到一邊,拿著卷真跡家藏的山水畫長卷,叫我回家臨摹,做功課交給他。其實那時我很反叛,很喜歡新潮流,不喜歡向古人一筆一劃的臨摹做功課。」但在芸芸學生,呂壽琨先生對靳叔的關心感動了他,「所以我很懶的臨摹了一段,也沒有臨摹整張,交功課時又很害怕不見了人家的家傳之寶,我知道那是很珍貴的畫。」隨後,呂壽琨先生亦給靳叔留下了評語,「他批了一段文章給我,好像批命一樣,說我有甚麼好,我不知道他對其他學生是不是也一樣,但他說我很適合畫畫,日後必成大器……」「必成大器」這四個字讓靳叔覺得很震撼。除此之外,呂壽琨先生教他「師古、師自然、師心」的學習方法,他亦視之為錦囊。「我沒想到他這麼快就去世了,我想畫了畫讓他批評也沒機會了,但最珍貴的這個錦囊在我手上,我就相信他,我不知道我會不會必成大器,但也努力,不要辜負他。」

 

  在呂壽琨先生過身後,靳叔覺得參加畫會與人互相切磋比一個人摸索好,所以加入了當時同學們創辦的一畫會,成為新水墨運動活躍的一份子。談及新水墨的崛起,靳叔認為新水墨運動是一個很大的創新突破的觸發點,不應該以傳統的字筆墨去看水墨,「要用一個開放的態度去看水墨這個名詞,利用紙筆墨的創作方法和精神去發展至新的媒體,比如,裝置藝術、行為藝術、概念藝術或者電子媒體的融入,這些都可以將它的維度更加擴闊。」

 

  年輕時的靳叔也追求潮流,喜歡嬉皮文化,以設計入畫、將普普藝術與水墨結合,對於這種如此新潮的水墨畫,有人喜歡人恨,當中也受到了不少傳統派的抨擊。作為過來人的靳叔很明白年輕人追潮流、嚮往新事物和反叛的心態,「沒有反叛的心態怎麼做藝術家?」

 

靳埭強作品

靳埭強作品

靳埭強作品

靳埭強作品

 

藝術、文化是給大家的,不是給一兩個人的

 

  商業化和輕視文化讓香港一直被評為文化沙漠,對此,靳叔淡淡地問了一句:「那為甚麼我們還有這麼厲害的文化人呢?」「比如說,像饒宗頤這樣的學父,還有金庸,一個現代武俠小說的始創人在香港出現,不是說另一個地方沒有,而是最精彩的在我們這裏。」地方特質影響地方藝術,商業化是香港的特質,這既是缺點,也成了優點,「有些人保守,但更多的人是開放的,很容易接納不同的思潮,持互相吸納、互相交流、互相影響的想法,尋求一種多元性和融合性的藝術地方。」

 

  雖說香港開放、多元和商業化,在這裡做藝術或者設計,可以吸收多元文化好的地方。但如果按社會的大趨勢,靳叔直言:「你不會很容易能做到藝術家,所以作為藝術家也要靠自己掙扎。」個人努力掙扎而得到的好成績固然要珍惜,但如果想要更多精彩的藝術,那就不是一個人的事了。話至此,靳叔的眼神和語氣也逐漸變得嚴肅,「文化是給公民的,不是給一兩個人的,所以過去我一有機會講,我就關心全民、全方位的藝術教育。由幼稚園至小學、中學、專上學院和大學,最重要的是成人教育、社區教育,全面性的!我們不是只培養設計師、或者大學裡的設計學科,是要培養人的質素,香港人本身的創意質素、審美觀和文化底蘊很重要!」

 

  藝術的教育很多元,不止於視覺藝術,亦包括文學、音樂、創新等等……在學習藝術的過程中即是學習感性思維,培養到創造力,同時也是學著如何享受過程,從而懂得如何尊重文化和尊重創意。可是,推行全民藝術教育容易嗎?「但一定要推!雖然是難,要怎麼教、怎麼策劃、怎麼佈局,不是開幾間學校就行。現在香港的教育有時也很現實,經常問有多少個職位屬於藝術,才選擇教多少人才出來,這是一個行不通的策略和思維。」

 

  這盤棋的上半局都圍著「設計」走,下半局或許能回歸初心,繼續當初那個「十劃都未有一撇」的藝術夢了吧?可一路走來,他肩膀上的擔子似乎有增無減。「呂壽琨先生的教育和對年輕人的影響力真的很大,不是很多老師能做到這樣,我自己也自愧不如。作為老師的身份,我也常想能不能發揮到這麼大的影響力。所以除了設計和水墨,教育也是我的終身事業,我到現在也沒有放棄。」

 

  聽著年近耄耋的靳叔娓娓道來,隨他一路回顧攀過的高山、下過的低谷,再仰頭看一看,這個站在巔峰上的人,肩膀上背負的擔子卻一點也不輕。

 

10/07/2024

M+展覽《石漢瑞:化圖為語》| 回顧香港平面設計之父的特色設計,一探香港的核心美學

#Art #Artcation #Henry Steiner #藝術 #藝術展覽 #展覽 #石漢瑞 :化圖為語 #石漢瑞 #Art & Culture

  相對貝聿銘在建築界的「國際觸及性」,同期在M+展出的石漢瑞(Henry Steiner,1934-)《化圖為語》,對很多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來說,處處都是回憶撼動位,若尚記得 HKDI(Hong Kong Design Institute)於 2021 年舉辦關於 石Sir 的展覽,如今三年後移師M+,策展更全面,彷彿帶著另一種圓滿與啟示。

 

 

  年輕一輩未必知道石漢瑞,但 visual language 騙不了人,稍為駐足定睛,必有所得,尤其上兩三代香港人均曾受惠於這位被譽為香港平面設計之父的妙思。石Sir 這位猶太人生於奧地利,先移居美國,在耶魯大學隨著名平面設計師保羅 · 蘭德學習;後來於 1961 年遷居香港至今,與很多香港人同呼同吸,透過設計提升視覺美學,創造東西薈萃的生活。

 

 

  《化圖為語》展品逾200件,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石漢瑞的成長,以及在香港早年的經歷;第二部分則展出M+石漢瑞的檔案作品,透過它們,看看香港過去60年於製造業、貿易、金融、休閒和旅遊等各方面,如何蛻變為國際樞紐,展示活力之餘,也反映民生變化,例如海運大廈、充滿Space Age感覺的康樂大廈(現怡和大廈),還有滙豐銀行(及鈔票)、牛奶公司、香港電訊和香港置地等多間著名香港公司的標誌,還未計消費品、銀行及酒店等,不少都是出自石漢瑞的手筆,營造過香港一代的視覺特色,喚起不少回憶——你搬過厚甸甸的電話簿回家嗎?

 

 

  有甚麼的客戶,就有甚麼設計師。觀乎近年不少令人捶胸的裝置,或沒誠意的設計堆砌,攀比嘩眾者多,協同並行者少,反觀石漢瑞,90歲仍在思考設計,鍾情運用概念和對比的高雅手法,混雜多種文化元素並置,開創一種嶄新悅目及具感染力的圖像傳意語言,既出人意表,也耐人尋味,引起廣泛受眾對他的設計產生共鳴。最重要是,設計師與客戶/受眾願意謹守一種向上流動的美善,實在值得新一代深思。

 

 

石漢瑞 :化圖為語  Henry Steiner:The Art of Graphic Communication

日期: 15 Jun - 10 Nov 2024

地址: M+  West Kowloon

#Guerlain彩妝教室 #Watches and Wonders 2023 #Art Basel 2023 #接吻 #男男女女 #artmonth #Watches & Wonders 2022 #Watches #2022vdaylove #2021xmaslove #2021xmasgift #腹部繃緊 #北宋汝窯器 #親密 #Gym Come True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