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經濟再起? 世銀:創新及開放需改善
13/02/2019
過去10年,東南亞市場成為增長最快的發展中國家。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及越南已經成中等收入國家。不過世界銀行發表報告指,隨着環球貿易活動減少、科技發展不足及政府投入資源較少,都窒礙了東南亞國家跨過中等收入陷阱,提醒東南亞開放服務業及改善科技創新。
過去20年來,中國急速發展帶挈了東南亞地區,即使1997及1998年爆發金融風暴後,東南亞經濟亦快速復原。及至2008、2009年環球金融海嘯,中國「4萬億」救市措施除了支撑住自身經濟,所引發的漣漪效應,亦足以支持整個東盟地區。令東南亞發展中國家於2010年起,平均經濟增長達6.5%,貢獻環球經濟增長三分二。現時東南亞發展中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是2000年的3.5倍。
經過一輪急速增長,區內不少國家已成為中等收入國的一份子,更令數以億計的人得以脫貧,在1990年至2013年期間,擺脫極端貧窮的人口多達9.2億人。但世銀最近發表一份以《東南亞國家再抬頭》(A Resurgent East Asia)為題的報告,警告東南亞若再不加快改善,不少國家將不能克服中等收入陷阱。
貿易放緩拖區內增長
過去東南亞經濟依賴出口,金融海嘯過後,環球貿易活動減慢。世銀認為於東南亞發展中國家未來最大的挑戰是環球貿易活動放緩下,要重拾其生產力難度相當大。觀察金融海嘯至今,全球的商品貿易活動正在減慢(見圖一),這與科技急速發展改變價值鏈(Value Chain)及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有關。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zation)去年發表報告指,2012年至2016年期間,環球電子商貿增長43%,在2016年增至27萬億美元。
至於貿易保護主義,世銀東亞及太平洋地區首席經濟學家Sudhir Shetty(見圖)接受訪問時就指中美貿易戰的確是未來最大的不確定性,「結果是難以預測,但貿易戰能解決,對美國、中國、甚至其他國家都是一件好事」。
因應貿易戰,世銀去年10月便下調包括中國在內東南亞地區的今年經濟增長預測,由原來的6.1%,調低至6%。雖則貿易戰是一大隱憂,但兩個泱泱大國的談判近來的好消息卻不絕於耳。美國財長姆欽(Steven Mnuchin)上周三(6日)指,中美談判進度非常理想,預計未來兩周,他及其他美國官員會飛抵北京再度傾談,務求於大限前能夠達成協議。
除了實實在在加徵商品關稅外,服務業未完全對外開放都是貿易保護主義的一種,而大部分的東南亞國家就正正犯上這個毛病。世銀認為服務貿易是提高生產力的最大動能,不少中低收入國家透過服務業改革轉型,成功增加當地需求改善經濟。中國就似乎是轉型中的佼佼者,服務業已成為拉動經濟的主要動力,現時中國成為環球服務進口第二大國。
國家統計局估計,未來5年,中國服務進口將累計超過2.5萬億美元。 雖然市場正擔心中國內需放緩將拖慢經濟增長,惟Sudhir Shetty強調,「中國的內需是否真正放緩仍有待觀察,並重申經濟逐步放慢是預期中事,又料今年中國經濟仍有6.2%至6.3%增長,仍然強勁。」
互聯網落後拖慢創新
世銀道出東南亞地區另一核心問題,就是科技創新不足。在2017年全球科技創新指數排行榜(Global Innovation Index)127個國家當中,只有7個屬於東南亞發展中國家。除了馬來西亞外,其餘國家科技發展都低於平均水平,當中柬埔寨、泰國及印尼在多個分項指標,包括制度、人力資本與研究及基礎設施上都較為落後。
科技創新不足最大的問題,是互聯網基建仍有待改善。世銀東亞及太平洋地區經濟學家Andrew Mason認為,「最大問題是未能接觸到互聯網的人口仍然很多,老撾、緬甸能利用互聯網的人口只有20%至30%,遠低於中國、馬來西亞及菲律賓」。最新的研究指出,全球有17億人仍未接觸到互聯網,即使在中國,有一半人口仍不能上網。
擴大互聯網應用,不但可以提升科技創新,更增加生產力。最簡單的例子是工業上使用更多機械人,近年中國急速發展機械人科技,於工業上使用機械人的數目「拍得住」日本,更超越南韓,相反其他東南亞國家,機械人的應用仍然遠遠落後(見圖二)。世銀呼籲,若東南亞國家想在科技創新上急起直追,政府就必須投入更多的資源擴大互聯網的覆蓋。
至於中國的科技創新,Sudhir Shetty認為中國於研發及專利上已成為世界先驅,但於應用上仍落後於其他已發展國家,「國內有很多工廠的經理,他們對科技應用的知識仍不足,中國要找出方法應對」。
轉載自《iMONEY智富雜誌》
《說說心理話》 消費能獲取快樂?買不起,不如花光錢錢$$?「習得性無助」有何影響?一起看看正確理財觀念。►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