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2016

逃港的視角——《境內景外》

  • 收藏文章

 逃入.進佔.逃出

沙頭角

  蕭偉恒一系列照片的視角都是從幽暗處望向光明處,似乎就是當時的人偷渡時眼中所見的,然而,正在偷渡時應是從水裡向岸上看的,這些照片的影像卻更像是偷渡前望著大海對岸在沉思,想像如何從這處貧窮之地到達對岸的繁華之中,審視自己的決定。蕭偉恒做這研究時,參考了一名深圳記者陳秉安所寫的一本書《大逃港》,書裡記了很多人偷渡來港的故事,有大量人都在偷渡的過程中被槍殺、被鯊魚咬死、浸死、跌死,可是內地的人仍前仆後繼蜂擁來港,彷彿在逃避甚麼比死亡更可怕的洪水猛獸。「他們來是為了更好的生活,而且會努力,他們知道香港是個好地方,但不會濫用香港的福利制度。」蕭偉恒提到他們其實正是香港獅子山精神的代表人物,香港經濟起飛的果實也有他們的血汗在裡頭。

 

  根據《大逃港》的描述,偷渡潮漸盛,警察受命需嚴格執法,把偷渡來的人全都遣返回去,香港人卻極力維護偷渡者,而至今,當年的偷渡者都在香港落地生根,甚至他們的下一代,也會逢年過節回「鄉」探親。然而現在香港人,尤其是八十後,卻對這些年的新移民和自由行深惡欲絕。「大陸人令人反感的表現是利用香港的福利制度,鑽空子,鑽盡一切香港的儲備、資源。」蕭偉恒解釋,其實我們很多人都會回鄉下探親,大家的上一代都是白手興家,靠的是同一種努力,從來沒有人討厭他們,這就是我們的獅子山精神,甚至獅子山精神就是由他們而來。「但現在的新移民,雖然都是由上面來,但是他們沒有那種所謂的獅子山精神,就只變成了佔便宜的精神,這個反差令我們覺得他們不是香港人,所謂香港,不是種族,而是指那種精神。」或許這不是逃來香港努力建設的新移民,而是要進佔香港的侵略者。

 

  另一方面,從前向來只有內地人不惜一切要來香港生活,到了現在,形勢便大不一樣了,照片中繁華光明的那一邊,竟已成了不少香港人眼中的大陸。蕭偉恒指出,《大逃港》中對偷渡者的描寫,套用於今天也是一樣的,只是身份交換了。「很多年前開始,已經有很多人回內地工作,他們的原因和顧慮都是一樣的,為甚麼你回大陸工作?因為香港無法糊口;有甚麼擔心?怕他包二奶。地點不同了,但情況一樣。」

 

  逃港、逃港,竟由逃到香港變成了逃出香港,如蕭偉恒拍的那段短片,沉浸在幽暗的海中望向光明處,載浮載沉、掙扎著如何前進的,是現在的香港人。

 

「藝術推廣新聞頻道先導計劃」簡介: 

 

  以新聞工作者嚴謹認真的態度、關注香港藝術發展的心態、引起廣大群眾關注對藝術在社會的所能擔當的角色,並以藝術的寶貴價值、個人生命所能產生的影響﹣拉闊看世界的角度、啟廸思維、引發創意,建立個人對社會、對自身本土文化的歸屬感。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樂本健【秋日開倉26 - 27/9】保健品低至$20!► 火速行動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名廚食譜
Luxury Watch Trends for 2024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