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熱話#港聞#中國#國際動態#政情#專欄#財金點評#開市Good Morning#專訪#滬港通#收息攻略#外匯#加密貨幣#比特幣現貨ETF
2017-08-08

【網聯落地】人行推網聯平台一統天下 衝擊第三方巨頭議價能力

  隨著人行一紙通知劃定2018年6月30日「紅線」,有「網絡版銀聯」之稱的網聯(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清算平台)一統內地龐大網絡支付市場天下的時代也指日可待。網聯最終落地,背後除了顯示當局收緊金融監管的意圖,亦令銀聯獨大夢碎,更可能讓支付寶、財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巨頭的金融想像空間觸頂。

 

網聯的設計即在第三方支付機構、銀行之間增加第三層架構,令人行可全面偵測資金流向和風險 (CNS資料圖片)

 

減少不合規風險 削議價能力

 

  內地網購、電子商務盛行,帶動第三方網絡支付業務一日千里。人行數據顯示,2016年,非銀行支付機構累計發生網絡支付業務81639.02億筆,金額99.27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分別增長99.5%和100.7%。

 

  根據現有的兩層架構,第三方支付機構可直連銀行完成交易,變相規避人行而開展跨行清算業務,隱藏詐騙、洗錢等金融風險。網聯的設計即是在第三方支付機構、銀行之間增加第三層架構,令人行可全面偵測資金流向和風險。

 

  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洪灝接受本通訊社查詢時表示,網聯推出令此前第三方支付機構同時控制前後端的模式,轉變為由人行控制後端,這可視作當局加強金融監管的舉措,減少不合規風險。此外,網聯的運行將削弱第三方支付機構的議價能力,並且不排除平台未來出台統一收費標準的可能。他坦言,網聯對人行系統的要求甚高,例如「雙11」等特殊時點。

 

相比銀行卡費率仍然有優勢

 

  不過,該行指,雖然網聯的加入使得第三方支付費率相比此前或有提升,但相比銀行卡費率仍然有優勢。由於用戶對第三方支付的使用習慣已經養成,目前看來,第三方支付數據雖向網聯平台開放,但對第三方支付企業影響較小。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吳慶亦稱,網聯打破了第三方支付機構單獨議價的空間,大型支付機構原本在銀行端的優勢地位將產生動搖;不過,對小型支付機構是利好,因進入門檻降低。

 

解決技術和法規執行等困難

 

  據悉,網聯的註冊資金為20億元,股東總數44家,其中人行及下屬單位持股37%列第一大股東;支付巨頭支付寶、財付通分別持股約10%左右;中國清算支付協會持股比例為3%,代表不符合入股資格的中小支付機構行使投票權。

 

  信銀國際首席經濟師兼研究部總經理廖群接受本通訊社查詢時表示,此前人行對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監管分散,無論是技術上還是法規執行方面都有困難,網聯正正可以解決此問題。加上第三方支付機構發展太快,不單極大影響銀行,也讓相應風險聚集,促使人行出招應對。

 

  他認為,網聯對第三方支付機構有衝擊,但金融改革的本意即是市場多元化,因此其並非消滅第三方支付,並且在政府主導下,各參股網聯的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協調透明度會更高。

 

撰文:俞瑾

沒有相關資料。

延伸閱讀

生財有道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