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熱話#港聞#中國#國際動態#政情#專欄#財金點評#開市Good Morning#專訪#滬港通#收息攻略#外匯#加密貨幣#比特幣現貨ETF
2015-06-19

適應新常態 內地消費股觸底反彈

  內地零售數據積弱,暫且未見大翻身跡象,卻有一些消費股的營運數字呈觸底反彈,甚至持續好轉;說到底,各消費板塊大多飽歷了行業整合和互聯網的衝擊,有企業已開始適應「新常態」環境,現在該是再檢視內地消費股的時候。
 

 
重點:
 
 ‧內地股市大漲,帶挈股民進帳不少,料財富效應可推動內地零售銷售回暖,尤其高端消費的需求上升
 ‧今年首五個月來自網上的商品銷售續有增長,按年升38.5%,高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約28個百分點
 ‧個別消費股的營運數據顯示行業有好轉跡象,股價表現不亞當炒概念股
 
財富效應助行業復甦
 
  A股價量齊升,指數、大市成交額和兩融餘額均創歷史新高,幾乎有入市便有錢賺,股民荷包腫脹,消費意欲理應增強,形成所謂的財富效應。最明顯的是,看見有部分股市獲利資金流向樓市,且愈貴愈搶手,好像深圳早輪便出現了「搶樓大戰」,千餘個單位在4小時內掃清,預計這種財富效應很有機會伸延至傳統零售行業,更甚者,或會加快高端消費的復甦。
 
  其實,過往內地也有關於股市升跌與消費支出的研究分析,在2001至2006年間因居民參與度及股市總市值佔GDP比重較低,故居民可支配收入未能跟股市同步上升,不過隨著新開戶人數屢創新高,連大媽們都加入戰場,相信來自股市的財富效應會逐漸放大。
 
  國家統計局於上周四(11日)公布消費數據,5月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升10.1%至2.42萬億元人民幣,增速較上月升0.1個百分點。按消費類型分,商品零售收入為2.16萬億元人民幣,增加9.9%,其中通訊器材和建築業裝潢材料錄得較大的按年增幅,分別達39.4%及19.2%,而石油製品的表現最差,下跌5.5%。
 

 
  另外,內地「互聯網+」概念大盛,事實也證明,涉及互聯網的銷售與日俱增。今年首五個月全國網上商品零售額為1.12萬億元人民幣,按年增38.5%,高於社會消費品零售增速約20多個百分點。在網上商品零售額中,吃、穿和用類商品分別增長44.5%、30.3%及41.9%。
 
品牌消費股漸脫困境
 
  以數論數,當前的零售市道當然不及2008年,當年全年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高達21.6%,比起現水平高出10個百分點以上,以致投資者對內地消費股持相當審慎的態度,在「一帶一路」、「互聯網+」及國企改革等當炒概念下,消費板塊經已不是市場焦點。
 
  無他,過去幾年在港上市的內地消費股經歷幾起幾落,有的經已彈起,有的仍奄奄一息,當中體育用品行業最早上岸,但值得注意是,最近有幾隻消費股公布業績或營運數據,無獨有偶顯示內地業務有所改善,或者是內地零售行業格局好轉的訊號;事實上,個別股份的股價亦靜靜起革命,升幅更不亞於當炒股,例如中國利朗(01234)今年已升逾1倍,寶勝國際(03813)、I.T(00999)和萊爾斯丹(00738)同期也累升25%至28%不等。
 
  以I.T為例,截至2月底,公司全年多賺11.7%至3.13億元,總營業額升6.4%至71.81億元,業績終於止跌回升,除日本業務大賺外,內地業務復甦也應記一功。數據顯示,I.T在內地的總銷售面積上升12.3%至97.9萬平方米,可比較店舖銷售增長率為4.5%,遠高於上一年度的0.03%,當然,最關鍵是公司於年內減少了提供較大的折扣優惠,反映清貨壓力減輕或顧客購買力上升,令其利潤率得以擴張。
 
  期內,來自內地分部的收入按年升16.8%至27.71億元,毛利率上升3.7個百分點至61%,分部的經營利潤大增1.47倍至1.17億元,反映內地業務的效益正在提升。而I.T管理層在業績會上亦表示,要提高內地業務佔總收入比重,計劃擴大內地業務,並於昆山建立物流中心,以應付分貨的需要。
 
  同樣有好轉徵兆的,還有利郎、萊爾斯丹和寶勝,其中利郎在冬季訂貨會的訂貨總額錄得雙位數升幅,主副品牌「LILANZ」和「L2」分別按年增長15%至17%,以及10%至13%;同時又獲美銀美林唱好,上調目標價及維持「買入」評級。
 
百貨超市股未脫險
 
  總括而言,擺脫困境的消費股,以品牌商為主,百貨、超市等股份則尚未脫險,皆因這些品牌商都是透過行業整合或互聯網銷售,來改善行業格局及開闢新渠道,惟此因素正正刺中後者的痛處,一來行業整合後,會令品牌商的數量減少,變相降低銷售渠道的需求;二來互聯網本身也衝擊著傳統零售渠道,除非後者成功轉型,否則初步看炒擁有品牌的消費股會有較高贏面。
 
萊爾斯丹估值折讓大
 
  港股鮮有電子商務的平台公司,比如阿里巴巴、京東商城等都在美國掛牌,反而更多的是,由傳統零售轉型至O2O(Online To Offline)模式的品牌公司,前稱利信達的萊爾斯丹近兩年便積極開拓線上銷售渠道,在2014至2015年的財政年度,來自電商業務的收益分別上升約1.2倍和1.9倍,其中2015年度便佔了公司總收入的一成。
 
電商業務佔比將達15%
 

 
  萊爾斯丹主要從事男女裝鞋的生產和銷售。公司剛公布截至今年5月底的首季營運數據,自營零售業務的總銷售增長只有0.1%,而同店銷售更倒退3%,不過電商業務仍然維持快速增長,線上銷售按年上升69.4%。另外,內地和港澳地區共有878間零售店,較2月底減少26間。
 

 
  其實首季線下銷售未如理想,公司管理層早在全年業績會上事先張揚,並相信下半年當有新產品推出時,銷售將有所改善;而且,電商業務佔總收入比重亦有望進一步提升至15%。正如前文提到,個別零售股的經營有觸底或持續好轉的訊號,萊爾斯丹是其中一員,根據截至今年2月底的全年業績,公司收入上升3.4%至21.08億元,少賺21.3%至2.37億元,但撇除非經常性收益因素,核心業務的淨利潤上升21.3%至2.25億元,期內的整體毛利率增加0.1個百分點至67.2%,反映了打折促銷活動減少的因素。
 
  雖然來自港澳地區的零售收益錄得下跌,按年挫16.5%至1.96億元,只是內地零售業務依然有所增長,較上年增6.4%,佔總收入比重升至90.5%,完全抵銷了港澳零售低迷的影響;值得注意是,其內地業務呈增長,同期店舖數目卻不增反減,多少反映經營效率改善,期內的店舖數目由906間降至884間,主要集中關閉特許經營店。
 
  數據顯示,公司自2013年度開始削減內地店舖數目,計及線上銷售因素,每店平均收入仍能持續上升,2013至2015年度分別約為154萬元、190萬元和194萬元。歸根究柢,萊爾斯丹過往的店舖規模較細,高峰期才1000間門店左右,遠遠低於百麗國際(01880)過萬間,以及達芙妮(00210)逾6000間店舖,公司規模較細更利於行業低潮時轉身,且轉型線上銷售的包袱亦較小,好像去年公司將旗下「CNE」品牌打入電商平台,變身O2O品牌,並關閉57家實體店,現時該品牌已打入天貓女鞋前30大品牌。
 

 
  彭博綜合預測,公司現價相當於今年市盈率和市帳率9.79倍及1.45倍,盡管業績對辦、又增派息,估值仍較同行有折讓,幅度達27%至35%不等,考慮到目前在女鞋行業中,萊爾斯丹的規模最能受惠線上銷售所帶來的槓桿效應,預期股本回報有再升空間,不妨趁大市調整吸納,中線目標看4.6元。
 

轉載自《iMONEY智富雜誌》 

沒有相關資料。

延伸閱讀

最新專題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