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0/2024 10:42
《缸邊麗評-熊麗萍》今輪升市較2015年持久
港股於9月最後五個交易日才真正打破今年悶局,在中央三大金融監管機構於9月24日發布連串貨幣寬鬆政策前,恒指收報18247點(9月23日),只較去年底上升7%,但其後連續五個交易日上升,令今年首三季恒指升幅達24%(4086點),重上21000點水平,而成交亦由每日1000多億元上升至最多5000億元。國慶假之後,恒指更突破2200點。
*外資要追貨*
資金突然蜂湧入市,絕非單靠北水及本地資金散戶,由於近期港股成交急增,但港股通佔港股總成交仍只維持三成至三成半(北水在假期前更有個別交易日出現淨沽出),反映這些來自海外機構或基金的資金再參與港股,以本周三及周四(2日及3日)港股通休市,但港股成交已分別達4300多億及3100億元。(如果按過往北水佔港股30%成交推算,如果有北水,周三及周四的成交額料分別達6000億及4500億元。)
中央政府推出「組合拳」措施,將央行的貨幣政策與股票市場連接,令市場流通性增加,加上中央政治局為內房定調,提出「促進房地產止跌回穩」,市場相信這個政策導向有助提升消費及投資信心,以及經濟增長。外資早前持續看淡港股,一直低配中港股市或持淡倉,在中央政府推出「組合拳」措施後,它們的淡倉被迫補倉,部分基金及機構投資者為免中港股市進一步走強而令所持資金組合跑輸同業或大市,惟有急急追貨,增加中港股票持倉比例。
*2024年 VS 2015年*
恒指升至接近去年初22700高位,市場又開始關注今次內地救市措施會否重演2015年急升後急跌的情況。筆者認為兩者在經濟背景及資金面均有所不同。2014年5月國務院推出「國九條」改革證券市場註冊制度等,加上其後減息降準,刺激上證指數由低位升至2015年的5187點,升幅達1.1倍。但當時促使大市熾熱的資金主要來自內地資金,尤其不少券商透過「場外配資」為客戶提供股票買賣融資,加上當時內地市場仍以散戶參與為主,部分投資者跟風炒作,並曾經出現單一交易日成交總額2.3萬億元人民幣,這與今年9月30日內地成交金額2.6萬億元人民幣只相差3000萬元人民幣(當時A股股價遠高於目前水平)。期間港股亦受帶動急升,恒指由2014年3月低位21137點上升至2015年4月28588點,升幅35%,遠低於A股升幅,部分原因是港股除受內地股市影響之外,歐美市場對港股亦有一定左右作用,因此港股升跌幅度均不跟足內地。
反觀今次內地推出政策後,中港股市急升及成交大增,資金主要是來自海外機構投資者或基金建倉及加倉,與2015年由散戶資金主導的情況明顯有分別。另一方面,中證監於2016年開始積極推動基金發展,鼓勵散戶透過基金或銀行理財產品投資,有助市場較穩定發展,因此今次內地及港股升勢料不如上一輪大幅波動。加上美國進入減息周期,內地放寬貨幣政策的空間較大,若中央政府持續出台支持經濟及企業發展,這些資金不會短時間內離場,並會觀察政策效果決定是否繼續持貨或增持中港股市比重。除此之外,近兩年半中港股市低迷,內地要求企業高管做好市值管理,因此不少上市公司進行回購股份,而「中特估」亦令不少高息股集中在長線投資者手上,令巿場股份流通量減少。這一輪中港股巿升勢料較2014至2015年更具延續性,但部分對沖基金的短線操作,會令港股短期波動性較大。
*留意美國形勢*
不過,美國總統選舉、美國經濟及通脹表現,均會令美國減息速度或幅度有改變,而中國經濟能否真正回穩,亦會使這些進入中港股巿的資金有所改變,在這一輪升巿當中,上述因素須密切留意。《資深財經分析師 熊麗萍》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外資要追貨*
資金突然蜂湧入市,絕非單靠北水及本地資金散戶,由於近期港股成交急增,但港股通佔港股總成交仍只維持三成至三成半(北水在假期前更有個別交易日出現淨沽出),反映這些來自海外機構或基金的資金再參與港股,以本周三及周四(2日及3日)港股通休市,但港股成交已分別達4300多億及3100億元。(如果按過往北水佔港股30%成交推算,如果有北水,周三及周四的成交額料分別達6000億及4500億元。)
中央政府推出「組合拳」措施,將央行的貨幣政策與股票市場連接,令市場流通性增加,加上中央政治局為內房定調,提出「促進房地產止跌回穩」,市場相信這個政策導向有助提升消費及投資信心,以及經濟增長。外資早前持續看淡港股,一直低配中港股市或持淡倉,在中央政府推出「組合拳」措施後,它們的淡倉被迫補倉,部分基金及機構投資者為免中港股市進一步走強而令所持資金組合跑輸同業或大市,惟有急急追貨,增加中港股票持倉比例。
*2024年 VS 2015年*
恒指升至接近去年初22700高位,市場又開始關注今次內地救市措施會否重演2015年急升後急跌的情況。筆者認為兩者在經濟背景及資金面均有所不同。2014年5月國務院推出「國九條」改革證券市場註冊制度等,加上其後減息降準,刺激上證指數由低位升至2015年的5187點,升幅達1.1倍。但當時促使大市熾熱的資金主要來自內地資金,尤其不少券商透過「場外配資」為客戶提供股票買賣融資,加上當時內地市場仍以散戶參與為主,部分投資者跟風炒作,並曾經出現單一交易日成交總額2.3萬億元人民幣,這與今年9月30日內地成交金額2.6萬億元人民幣只相差3000萬元人民幣(當時A股股價遠高於目前水平)。期間港股亦受帶動急升,恒指由2014年3月低位21137點上升至2015年4月28588點,升幅35%,遠低於A股升幅,部分原因是港股除受內地股市影響之外,歐美市場對港股亦有一定左右作用,因此港股升跌幅度均不跟足內地。
反觀今次內地推出政策後,中港股市急升及成交大增,資金主要是來自海外機構投資者或基金建倉及加倉,與2015年由散戶資金主導的情況明顯有分別。另一方面,中證監於2016年開始積極推動基金發展,鼓勵散戶透過基金或銀行理財產品投資,有助市場較穩定發展,因此今次內地及港股升勢料不如上一輪大幅波動。加上美國進入減息周期,內地放寬貨幣政策的空間較大,若中央政府持續出台支持經濟及企業發展,這些資金不會短時間內離場,並會觀察政策效果決定是否繼續持貨或增持中港股市比重。除此之外,近兩年半中港股市低迷,內地要求企業高管做好市值管理,因此不少上市公司進行回購股份,而「中特估」亦令不少高息股集中在長線投資者手上,令巿場股份流通量減少。這一輪中港股巿升勢料較2014至2015年更具延續性,但部分對沖基金的短線操作,會令港股短期波動性較大。
*留意美國形勢*
不過,美國總統選舉、美國經濟及通脹表現,均會令美國減息速度或幅度有改變,而中國經濟能否真正回穩,亦會使這些進入中港股巿的資金有所改變,在這一輪升巿當中,上述因素須密切留意。《資深財經分析師 熊麗萍》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財政預算案展開公眾諮詢,學者倡問責官員減薪並削減公務員編制,你是否認同? ►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