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圓疲軟雙面刃 熱錢炒股經濟弱
環球第三、四大經濟體去年對調,日本因圓匯急跌,被德國一舉趕過。正當日本看似愈漸有望擺脫「迷失的30年」,第4季國內生產總值(GDP)卻大出市場意料下跌,陷入技術性衰退,反映冀以寬鬆幣策、低廉匯價擺脫連年通縮,利弊兼有。與此同時,日本股市在外資熱錢持續追捧之下,炒至34年新高,估值已可算昂貴,企業今後能否保持利潤增長,相信更見重要。
日本上季的實質GDP,按季意外錄得0.4%年化跌幅,連同第3季萎縮3.3%,已掉入衰退。由於日圓去年遠比歐元平均走勢弱,日本最新名義GDP只有4.21萬億美元,輸給德國的4.46萬億美元。
就算剔除匯價因素,德國以本幣計算的長期增長,其實依然勝過日本,底因包括2000年代連串改革,成功促進就業,提升生產力,人口走勢和結構亦稍更健康,但兩地眼前各有隱憂,幾乎是「海軍鬥水兵」。
加薪慢削消費 旅遊強進口貴
日本與通縮抗戰了4分1世紀,如今負利率、弱匯價終於收效,近兩年又到工資升幅持續跑輸通脹,家庭開支已連續3季下降。有分析憂慮大眾正增加儲蓄來應付通脹,相信勞資雙方圍繞薪金的「春鬥」過後,才會有明朗指向。
日圓反覆下跌,刺激當地12月旅客量創新高,令上季服務輸出特別強勁,但日本資源匱乏,就算貨品出口創新高,依然只能稍紓貿易赤字過去3年來的負累。隨著環球政治氣候驟變,日貨去年不再以中國為最大輸出地,對華貿赤更急升至6.65萬億圓。
新冠疫下,著名投資者股巴菲特(Warren Buffet)以「荒謬」價格,連番增持日本五大商社,吸引了不少資金跟風,惟有智庫研究早前發現,參照「巴菲特指標」,即一國股票總市值除以名義GDP,日股已是141%,早超100%合理估值線,可與1989年泡沫經濟時代比擬。
不過,對很多投資者來說,日股卻似是高處未算高,支持東京證券交易所重奪亞洲第一市值地位。首先,弱圓匯除有利一般企業外銷,亦有助跨國企業的日圓計價盈利,上市企業現時不是表現勝預期,就每每上調盈利預測。日本最大公司豐田在電能車的發展緩慢,但去年仍能以全行年銷量首破1,000萬輛的佳績,稱霸全球。
受惠地緣局勢 企業回購不絕
同時,中國股市年初大幅下挫,促使更多熱錢轉戰日本和印度等市場,特別是與美國戰略部署相符的企業,如東京威力科創(Tokyo Electron)。該企既有一定程度配合白宮、限制對華芯片技術出口,卻仍能繼續利用人工智能產品圖利,今年股價已升逾46%。
而且,日本內部政策亦帶來助力。東證交現正要求改善企業管治,包括致力提升股東回報、減少交叉持股等。雖然日企股價水漲船高,今年來所公布的回購計劃依然高達1.3萬億圓,國際投資顯然絕不介意,與獲新政鼓勵開戶投資的本地人一起追求回報。
事實上,無論日本、英國抑或新加坡,發達經濟體在環球高息環境下,去年增長普遍疲不能興,市場相信,日本央行對於是否最快3、4月結束負利率正是左右為難。經濟弱、股市強的怪異落差維持與否,亦看日企是否仍能多加價、少加薪,而不損盈利破頂勢頭,吸引更多熱錢到來。
【你點睇】陳美寶、羅淑佩分別被任命為運物局及文體旅局局長,你是否認同新任命有助香港鞏固物流樞紐地位及促進旅遊經濟?►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