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設校創多贏 大學人財地皆得
前海合作區擴容7倍,香港大學亦與深圳政府簽署,在區內設立校園。基礎科研是本港傳統優勢,但港府投資不及內地,兩地院校近年國際排名勢頭高下立見。港大成為最新北上落戶深圳、大灣區的院校,學研資金料是一大考量,而擴展空間、優質生源,亦有助力爭上游。
粵港澳融合是大勢所趨,港府應主動促進區內教育合作,如院校學分互換、館藏互借,鼓勵港生當交換生建立內地人脈,開拓更康莊前路。
港大前海設校 放眼前沿研究
港大深圳校園選址南山區石壁龍片區,位處擴大後的前海合作區。校方表示,將培育人才、從事前沿研究,目標是建設面向世界的一流綜合研究型大學,為全球和區域作出貢獻。
本地高等教育、基礎科研雖然常被形容為世界級,但港校近年在國際整體表現,正好闡釋了中聯辦的「慢進也是退」。根據2011年泰晤士高等教育(THE)世界大學排名,港大位列34,屬全國最佳,北大和清華只排49和71;惟在今年最新排名,北大清華已升至並列16,港大微升至30。
THE指出,內地十大院校在產業及研究收入,已超越國際龍頭,只是教研聲譽、國際學生、國際合著表現較差。中央致力發展教研,近年質素猛進,去年研發投資達2.44萬億元人民幣(約2.9萬億港元),佔GDP的2.4%,遠超本港明年才冀望達到的1.5%。深圳市長不久前亦強調,未來10年將斥資1,500億元,集中資源辦更多高水平大學。
內地科研資金3年前起可以過河,助本港設立了16間國家重點實驗室,但港府輕視文史哲,人文學科在內地卻更易獲資助發展。有別浸大2005年要與北京師範合設珠海分校,明年和後年開辦的科大南沙校和城大東莞校,都能獨立營運,更有自主空間。
廣東是內地經濟第一大省,但僅中山大學和華南理工大學屬於「985工程」(39間教育部重點建設高校)的一流院校,少過北京和上海。相對下,本港大學資助課程上學年錄取了超過1.3萬名內地生,疫下繼續增加,中大深圳校收生成績亦已連續6年冠全省,反映本地院校質素、聲望,對內地生深具吸引力。
本港大學普遍缺地,港大曾表示,理學院和工程學院空間不足,實驗室和辦公室空間,比其他頂尖大學少起碼一半。即使全港第二大的科大,亦曾反映清水灣校園人手和資源限制了跨校合作,冀未來可隨面積大一倍的廣州南沙校園啟用,迎刃而解。
質素從嚴把關 提升全區學研
廣東多市出錢出地拉攏港校北上,舊生和港人固然希望校方好好為質素把關,不要濫發證書,更長遠看也期望有助粵港克服各自限制,促成互利共贏。即將落戶肇慶的都會大學於本報專訪指出,擬互認兩校園學分,也想未來學生都具備大灣區生活經驗,擴闊視野。
深圳大學早前透露,有意來港設分校,盼能促進真正雙向交流,增加協同發展。老牌加州大學系統10間分校散見全州,單計實體書刊館藏,就有全球最多的逾4,000萬項,粵港澳政府倘能掃除門戶之見,提升全區學研合作和質素,對學生、經濟相信皆必百利無一害。
《說說心理話》 消費能獲取快樂?買不起,不如花光錢錢$$?「習得性無助」有何影響?一起看看正確理財觀念。►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