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進補|蛇全身是寶,蛇肉性涼還是性溫?食蛇進補也有禁忌!推薦一款配搭食療解過度進補
最近,我國新聞報導廣西一帶有人走私活蛇。我國民間素有秋季吃蛇進補的文化。蛇為了在冬眠前爭取營養,並儲蓄能量,夏盡秋初時蛇會開始大量覓食,故秋蛇可謂特別肥壯鮮美。早在唐代,古人已經把蛇膽作為藥物進貢給皇帝。19世紀廣東人吃蛇風氣大盛,新會盛產陳皮,廣州不少成藥店都有製作「蛇膽陳皮」,蛇皮則為「蛇蛻」入藥使用。
民間看法,蛇肉到底性涼,還是性溫?
註冊中醫師張立彤話,歷朝歷代關於蛇肉的使用眾多,如《千金要方》記載「凡瘡疥,小秦艽散中加烏蛇肉二兩主之」;《外台秘要》「蛇行氣,曲卧……以治五勞七傷」;《本草綱目》「諸風痛痹,癩風,疥癬,惡瘡」。就性味而言,《本草綱目》言蟒蛇肉甘溫,《醫林纂要》則記載蟒蛇肉為甘鹹寒。我們從功效及性味記載不同種類活蛇可分為熱、寒、平三種;但一般而言,蛇肉是性平。由於蛇有祛風、通經絡的功效,滋補有益,可幫助血液循環,食後感到全身暖笠笠。加上,蛇羹當中最有名的佳餚太史五蛇羹,選料講究,材料包括雞肉絲、冬菇、木耳、冬筍和花膠,所謂五蛇就就是過樹榕、飯鏟頭、金腳帶、三索線及白花蛇五種,共收滋補之效,令人誤以為蛇肉本身偏溫性。
現代研究證明,蛇肉除了含有豐富蛋白質外,還有糖類、維生素A及維生素B1、B2,富含多種人體必需的多種氨基酸和人體所必需的微量元素鈣、銅、磷、鉀、鎂、鐵等等。因此,民間才有秋冬進食蛇來進補的習俗。
從功效及性味古籍記載不同種類活蛇,可分為熱、寒、平三種;但一般而言,蛇肉是性平。(圖片來源:蛇王芬)
金庸小說楊過吃生蛇膽起死回生?
張醫師表示,很多人認為蛇膽既然是中藥,就可以食用。其實,藥用蛇膽和食用蛇膽是截然不同。藥用蛇膽的來源、炮製方法等都有嚴格規定。在蛇膽炮製過程中,已經將其有害、有毒的物質去除。蛇膽作為一味中藥,其性涼、味苦微甘,具有祛風除濕、清涼明目、解毒去痱的功效。然而,生蛇膽中含有大量寄生蟲,不宜生吃,否則可損傷人體器官、破壞正常代謝,甚至會誘發肝、腎功能衰竭。張醫師提醒,蛇全身都是寶,營養價值高,但要烹製煮熟才可以入餚。
食蛇進補也有禁忌
感冒未痊癒者不宜食蛇;孕婦、小兒慎用。
張醫師推薦食療配搭食蛇羹更營養
材料:山楂二錢、白茅根五錢、炒麥芽五錢、梨乾一兩錢、無花果一兩、冰糖適量。
煮法:冰糖以外全部材料洗淨,共入煲中,加水6碗,浸15分鐘,開武火煲滾後轉文火煲45分鐘,再按個人口味喜好加入冰糖,糖溶後即可,隔渣取糖水,放涼飲用。
功效:消滯清熱、養陰降火。適用於過度進補而症見不寐煩躁、或口舌生瘡、或咽乾舌燥、或大便乾結,小便黃,甚則鼻衄等。
註冊中醫師張立彤簡介
香港註冊中醫師張立彤,為註冊中醫師何國璋教授授徒(婦兒內外及老人科);註冊中醫師吳澤偉授徒(骨傷學);香港大學中醫學碩士(針灸學);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學士;台灣林氏結構治療證書。平素強調臨床診治要藥療、針灸、推拿、導引與食療並舉,推崇藥王孫思邈對治未病的思維,重視前人的寶貴經驗,但尊古而不泥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