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2013-02-14 07:58:02

社會投資者湧現 80後賺錢回饋社會

  92年老店HMV瀕臨破產、百科全書不再印刷,有社會投資者指:「2000年後,變革一個緊接一個,再理所當然的存在都可被全盤推翻。」2013MaD創不同(Make a Difference)年會召開,80後創業家紛變身天使投資者,介紹銀髮、環保、數碼化等重大變革關鍵字。

 

小子挑戰巨人:長者家

 

  社會創投基金Ashoka創辦人Bill Drayton曾說過一句話:「社會企業家絕不會滿足於送魚或教人釣魚,他們永遠不會停止,直到將漁業徹底革新為止。」這位社會創投先驅說的「革命性」創新,要求社企如Facebook、Google般,徹底改變產業現況。

 

  但突破何其艱難!「平安鐘」剛推出時也曾遭社福界質疑,何況經營模式突破行規的「長者家」,背後只是4個23歲、寂寂無聞的初哥?但卻大膽地:1. 收取院舍佣金自負盈虧;2. 提供安老院資訊及服務;3. 協助老人家尋找合適院舍。

 

4新手改革行業架構

 

擊中銀髮及數碼機遇,伍致豐再瞄準環保業。

 

  成立至今7年多,「長者家」中介公司已服務逾3萬家庭,但當日改革路上困難重重。創辦人伍致豐說:「商業模式兩邊『種火頭』:於安老院推跟進服務,種下呃佣金嫌疑;社福界又覺得有利益衝突。過程中更被『有心人』標籤我們賣老人家去老人院。」可能年輕人的膽子真的特別大,面對報刊啟事、被投訴至廉署、醫管局及警署,他們完全沒有想過放棄。

 

  「創業要做好準備,挑戰會無聲無息地來打倒你。最艱難時公司現金流出現嚴重問題,20個同事走剩一半。」伍致豐說不需take it personal:「真的假不了!地產、股票有經紀,安老院行業無人提供資訊服務,我們只是扮演市場所需角色而已。」他笑言直至今日仍有人質疑,但會不斷調整腳步,增加溝通。

 

見招拆招 攞獎當傑青

 

  「社福界怕老人家被搬來搬去,我們就暫停跟進服務;安老院怕被侵蝕利潤,數期於是拉長。」他們同時投入大量人力、時間,睇勻全港幾百間安老院,閱歷猶勝社署發牌官。幾個80後創業家又變身商業顧問,專教人改善老人服務及設施。但主管們怎會肯聽黃毛小子指指點點?「故我們由拿表格出來逐格驗,變成搭膊頭熟絡後才緊密合作。」

 

  07年傳媒風波最盛時,私營安老院協會主席翁蓮芬一直堅持做他們的客戶;社企教育家謝家駒主動找他們了解理念。「如今社福界、政府認受,轉捩點是08年9月拿下HSBC營商新動力的綠寶石獎;創辦人之一黃卓健於10年成為香港精神MaD模,再拿下十大傑青。」

 

  「長者家」生意額過千萬,行內競爭者卻不多。只因中介服務花的心力大,賺錢少。「我們賺的錢都再投資,開設安老服務研究社及慈善基金。」

 

IT外判獲利 轉投創新產業

 

樓永強23歲創辦ICG做IT外判生意,首年即收支平衡,營收逾500萬。

 

  HMV被網絡音樂下載及iTunes的破壞性創新顛覆,社會投資者樓永強認為:「IT世代每20年就有一個變革出現:83年微軟出Windows時,市佔25%;98至05年升至96%,比可口可樂更壟斷;但7年後就跌到35%。壟斷者都有機會倒下,只需要你有Re-Imagination的態度。」很多理所當然的事物都可變革,包括電話亭、電話線及手提電話。

  

 

投資產業需具爆炸力

 

  「不論任何產業,只需要有爆炸力。這個改變由人去創造,需要智慧、創意及執行力。」創業家出身的樓永強是極佳例子:03年僅23歲就看中企業節流需求,創辦IT外判公司ICG,1年收支平衡、生意逾500萬。成功策略是投資ISO認證:「當時IT外判業從未有人做過,客戶朋友都說我們傻,但這是堅持。」

 

  作為老闆要說服員工在日常工作外,再承受多份認證重擔,建設出內部的變革文化,「當時我仍未有領導性格,但坐上領導位就迫住改變。」他又招聘有解難能力、能多工作業的人才,「創業不同打工,後者有老闆同事指點,但創業團隊要請到人來點出錯處,以免如很多改變社會的好點子般,因執行出錯而失敗。」

 

  樓永強現擔任ICG Asia Capital投資合夥人,前年成為社會投資者,「有項手機社交定位技術,將令人們生活更方便。如獲大企收購,回報可逾百倍;成為未來fb,更可過千倍。但天使投資的原則是選中合適的創業家:有遠見、願景、充滿想像力及衝勁,再加一份堅持。」頻頻往矽谷探視,他想找到一個創業家告訴他:「Failure is not an option.」

 

助人創業 勝過炒樓

 

  23歲考完CFA,伍致豐認定:「全球化令市場出現3大趨勢:銀髮族、數碼化及環保,是問題也是機遇。美國已將環保視為下個生態經濟引擎。」他看中電動車充電及環保建築商機,再鏟起整個行業。

 

  社會投資的錢,來自08年創網絡廣告公司助人「消除垃圾廣告」:「一人一日看3至5千個廣告,我們做的是資訊環保,為廣告附以開心價值,品牌生意自然會有改善。」

 

  他現在參與「香港天使投資脈絡」,每2至3個月就以義工身份審核計劃書。投資者分別來自風投基金、上市公司總監,「香港擁有逾400萬存款的40萬人,都有潛力做天使投資者。但天使投資風險極高,佔個人投資組合不宜過10%;年輕能冒險就最多20%。」

 

  蝕也不怕?「我寧願把資源投資在社會產生實際價值,而不是純粹資產炒作。錢不斷地印出來,即使炒樓賺到100萬都是有限資產,社會價值卻是無限。」

 

(撰文、攝影:鄧玉燕)

摘錄自香港經濟日報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3 「最佳表現證券數據供應商」大獎► 了解詳情

放大顯示
師傅靈靈法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