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13/03/2017

90後不願捱?「預期心理」可能害了你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潘少權

    潘少權

    資深傳媒人,為香港免費報章《晴報》創刊總編輯;曾擔任美國《讀者文摘》亞洲區中文版總編輯,負責香港、內地、台灣和東南亞出版工作。此前,在職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時為《經濟日報》副總編輯,兼任經濟日報出版社副社長,並主編《ezone》和《置業家居》等雜誌。他又是多本暢銷書,如《九七日誌之當年今日》、《駕車郊遊指南》、《百年智慧•管理經典》、《一分鐘管理》的作者。曾在中資、華資、歐資和美資公司工作,閑時外遊,喜歡讀書。

    辦公室政治

    本欄每周一更新

  「我跟下屬 K 說,叫他今晚加班,他竟說約了女友看戲,然後甚麼也不說,氣死人。」

 

  「噢!What do you expect ?現時的打工仔都是這樣的!」

 

  年前去一個公營機構開會時,聽到兩個部門的主管說起一個90後的下屬。

 

  預期心理的「神奇威力」變成不願為公司付出的員工護身符 。

 

 

  任何人工作的年代,總有些人是斤斤計較、不願蝕底的。這些人不一定是80、90後,60後有、70後有,只不過後來大家都說80、90後,就慣把80後和90後說成不願捱、怕蝕底的一群而已。

 

  這亦是一種預期心理,我們聽得多「80、90後不願蝕底」的說法,大家都預期80、90後就是這樣,亦不會對他們抱有期望。大家對80、90後的員工不存厚望,這些員工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便抱著得過且過的心態度日。

 

  在英國讀大學,上心理學課時,記得有一個心理實驗是這樣的:

 

  心理學家把一個年級的學生,按他們的成績平均分成 A、B 兩班,又安排相同老師去教授相同科目,並提供相若的課外活動時間,以保證教學上沒有太大的分歧,而大家的課餘時間亦沒有太大差異,目的是令兩班學生的學習環境和條件趨於一致。

 

  但心理學校卻巧妙地安排兩個老師在隨意交談的過程中,讓 A 班的學生聽到。

 

  A、B 兩班學生的背景、學習成績和學習條件都十分一致,但一年後,A 班學生的整體學業成績明顯比 B 班的學生高,而且高出百分之二十。

 

  這可是大發現。究竟是甚麼理由?兩位老師說了甚麼呢?

 

  其實這是一個教育心理實驗,實驗目的就是看「預期心理」對學生的影響。

 

  原來心理學家早已跟老師說過,叫他們在不經意的交談中,刻意讓 A 班的學生聽到他們讚:「 A 班學生具進取心,而且天賦極高,功課方面的表現更是勤力,又有非凡創意。」

 

  他們傳達了一個令 A 班學生以為自己有進取心、有天份、勤力和有創意的信息。

 

  令人感到振奮的是,A 班的學生相信自己比別人優秀,所以做出來的成績,比沒有聽到老師說自己優秀的 B 班學生高百分之二十。

 

  心理學家的結論是:如果老師以較為正面、充滿鼓勵和信任的態度去教導學生,他們的學習表現將會突飛猛進。

 

  這個實驗令我在工作生涯中,盡量以正面鼓勵和信任的方式去讓下屬發揮才華。

 

  「你肯去試的話,便有可能,如果我們一起去試的話,便沒有不可能這回事了。」

 

  批評帶來怨氣,徒添不滿;埋怨滋生卸責,引起離心。

 

  「預期心理」就像一把雙刃劍,用劍者救人殺人存乎一心。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全新節目《說說心理話》原生家庭對成長有咩影響?改善溝通有計可施?► 即睇

我要回應

你可能感興趣

放大顯示
師傅靈靈法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