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17/02/2017

退而不休 發掘第二人生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日本直擊 東京有間茶餐廳 港伯創業 靠沙爹牛丁突圍

 

  想退,卻退不下,可能受心底那顆探索的心所牽引。

 

  在東京有一間開業近兩年的港式茶餐廳,記者出發前在網上搜尋資料,據報道沒有露面的老闆是一名40來歲的香港人,經聯絡後約定在餐廳見面。

 

  步出位於千代田區的飯田橋站,行10分鐘到達這間「香港贊記茶餐廳」,沿路大多是商業大廈、中密度住宅,在非繁忙時間,路人不多,走入內街,茶餐廳在一幢住宅旁邊,隱蔽得來卻很突出。在店內等了一會兒,店員引來是頭頂花白的「張老闆」,「之前的是我兒子。」

 

茶餐廳內放在香港雜誌,連宣傳牌都是香港運到,張旻偉說,一杯奶茶的茶底,他都花了不少時間調較,部分茶葉要從香港運到。

 

  眼前的「張老闆」張旻偉年屆73,原來他才是茶餐廳的真正老闆。以為他一直長居日本,一問之下,他在2014年才到日本,原意是在當地優閒退休,但機緣巧合下,遇上現址的4層大廈,思前想後又做回本行開餐飲,結果「一發不可收拾」。

 

店外招牌寫明是「香港」茶餐廳,餐單設計一樣港式,常餐、午市飯餐一應俱備。

 

年輕時在日本打工結緣

 

  回到故事的原點,張旻偉早與日本結緣。50年前,從事文具銷售的他獲公司派往日本工作,開始學習日文、生產、銷售等,「我仲喺日本上堂學英文,因為可以同時學兩種語言,又上堂學設計,順道學較專門的日文。」在東京工作期間,他正是住在飯田橋一帶,當年該區大多是印刷廠、出版社,現在已演變成住宅兼商業區,他逗留在日本的時間不長,只有兩年,之後回香港繼續工作。

 

  轉眼8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當時已做了10多年文具業,張旻偉覺得前路有限,而且自己對一買一賣的「低技術」工作失去興趣,於是1983年轉投飲食業,北上深圳的酒店工作,「飲食業的挑戰性比較大,可以自己創造一些東西。」時值卡拉OK流行,但深圳市面的卡拉OK只是附設在夜總會、酒吧等,張旻偉從香港帶入設備,連同飛圖唱片出版的首張LD,在深圳酒店開設卡拉OK走廊,這正是他從創新帶來的滿足感。

 

  在深圳工作10年後,他再往北上,90年代到北京開設自己首間茶餐廳,名字一樣是「贊記」,「當年在北京的香港人很集中,很多人每星期都來,所以生意不錯。」後來因租約問題,茶餐廳被迫結業,直至2003年,他在北京開酒吧,一做又10年,賣光北京的事業就在2014年回港,「我申請了移民加拿大,但想來想去,覺得不太好,於是想回來日本退休,環境比香港清靜,買一間兩層小屋,有個小花園,香港一定要逾億元,以我的年紀又做不到按揭,在日本可以住好啲,在香港反而做又不是,不做又不是。」

 

物業連裝修共花2000萬

 

  很多人以為是自己選擇人生路,但命運偏偏似是另有安排。

 

  50年來,張旻偉偶爾與家人到日本旅行,退休後竟想重返舊地,他都始料不及,更加意外的是,當年他踏出飯田橋步入地產公司,問經紀有沒有兩層小屋介紹時,對方提議的茶餐廳現址有4層高,「本來想要兩層,自己在上層住,下層賣吓貨,最多沖杯奶茶、整件三文治賣,但見到這處雖然舊,但覺得不錯就買下來。」他花了約1,000萬港元買下全幢物業,最初構思將上層分租,估計每月租金收入100萬日圓(約6.9萬港元),地下按原定計劃做小賣店,設計圖則都已準備好,「我一日花不到1萬日圓(約690港元),一個月30萬日圓(約2萬港元),收租都好似不錯,後來想,物業的位置不錯,自己做開飲食,不如做回本行。」計劃一變再變,連同買物業的資金,裝修和添置設備,至今花了2,000萬港元,茶餐廳在2015年3月開業,初期由兒子打理。

 

  菜餐廳開業後在日本一度引起熱話,在當地大受歡迎,因為夠正宗,菠蘿油、蛋撻、奶茶等港式食品,比香港某些茶餐廳更好味,張旻偉說原因是日本食材靚。不過,熱潮退卻後,人流大不如前,茶餐廳開始蝕錢,幸好不用交租。兒子本來就不想做飲食,當時在香港的張旻偉回日本重新接手,他每日在餐廳觀察,與食客交流,「我坐喺度諗,如果不改變,一係不做,一做要做到最好,根據我的觀察,間舖是有得做。」

 

菠蘿包每日新鮮出爐,用日本麵粉、雞蛋、糖,每個售220日圓,約15港元。

近乎手掌般大的日產螺,螺肉比香港的軟身得多,炸魚皮改以炸三文魚皮,蒸帶子、炒花甲等,改以日本海鮮烹調,味道更鮮。

 

正宗港式味道生意翻倍

 

  「洗濕個頭」後又豈可輕言退休,張旻偉首要改的是營業時間,由原來早上11時半至6時,加開晚市時段,並加入港式海鮮小菜,採訪當日記者一同「試菜」,同樣是椒鹽鮮魷,食下去的確有驚喜,「很多日本魚類適合香港人食,但日本人不多食的,還有很多海鮮、蔬菜,用港式做法來做,味道一流。」張旻偉對自己的新事業充滿期望,縱使與他的退休大計截然不同,「講出來或者有點荒謬,我的理想是香港、中國人到日本都會來食。」

 

近年日本經濟不好,首相安倍晉三曾推出外國人在日創業的改革措施,但相比很多地方,手續仍較複雜,需時較長。

 

  第二步是更改菜單,加入即炒粉麵飯、碟頭飯,還有香港茶餐廳必備的沙嗲牛肉出前一丁,「最初我的日本朋友反對,說日本人只會在屋企食出前一丁,我說這是茶餐廳最重要的食物,結果一樣大受歡迎,為甚麼?因為做法跟日本人食慣的不一樣。」他更從香港找來三個餐飲老友幫忙,分別負責中菜、西菜和包點,全都有數十年經驗,絕對是正宗港味,「一遷就日本的口味便會走樣,變成中華料理,我覺得中華料理只是日本菜的一種,我只是做自己認為對的味道,口味本來就沒有統一標準。」

 

  張旻偉接手半年後,生意翻倍,茶餐廳終收支平衡,但始終難與香港相比,「日本的售價好似貴一點,但香港人口密集,難作比較,現在已積累一批熟客,專誠坐一個小時車來的也有,希望延長營業時間後,多些人放工後來。」除了日本的茶餐廳,滿腹大計的他在香港上環還有一間水果店,現由太太打理,來日本之前已取得牌照開甜品店,他甚至想兼做水果批發,「但要搞好日本這邊先。」

 

  訪問數小時,由最初打算在日本退休、做小生意,發展成分租單位,再進展至開茶餐廳,現在延長時間至晚市,菜式愈來愈多,更有計劃開設分店及加開早市。與其說他已投資大筆資金而不可不做,他更加是喜歡探索新事物的人,腦筋永遠停不下來。

 

午市碟頭飯、燒味飯、豆腐火腩飯、蘿蔔炆牛腩,大受日本上班族歡迎,近日流行「Show meyour love」,由在港日本人在網上熱傳,即是粟米肉粒飯。

蛋撻是其中一種日本人喜歡的港式食品。

 

外國人日本創業手續多

 

  「現在我都不是很清楚(外國人到日本開店)手續。」張旻偉找來日本朋友幫他向有關部門詢問申請手續,他說每次答案都是模稜兩可,叫他無所適從,找來中介幫忙,但只能完成部分程序,花了不少「冤枉錢」,「前後唔見近百萬元,例如有所謂的會計,開不同名堂收手續費,我都說不清楚。」就連聘請香港的師傅到日本工作,搞簽證都搞得一團糟,「無計,自己唔識。」也可能是過程太多波折,反而激發他想做好生意。

 

投資額須達500萬日圓

 

  外國人在日本創業的確不容易,最好與日本人合資經營,當然前提是對方是可信的。在日本成立公司的程序和時間較香港難得多,外國人成立公司的手續需時已要近一個月,當中涉及不少費用,在香港,資料齊備的話最快一日辦妥。成立公司以外,公司負責人必須取得經營管理簽證,取證的條件是先得到居住權,然後證明公司最少有兩名全職員工、投資金額有500萬日圓(約34.5萬港元)等。

 

  另外,在日本租舖開業的費用比香港更高,張旻偉說日本的租金普遍較香港低,但這都是有原因的,就是生意額未必及得上香港,但事前需繳交10至12個月按金,已嚇怕不少人。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3 「最佳表現證券數據供應商」大獎► 了解詳情

我要回應

你可能感興趣

放大顯示
師傅靈靈法

職場新常態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