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4/2017

「現勢」與「走向」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李怡

    李怡

    1936年生,1956年開始寫作及編輯生涯,至今逾50年,任《七十年代》(後改名《九十年代》)總編輯28年。50多年來不間斷地在報刊寫小品文和政論,編輯和寫作均秉持忠於自己、質疑權貴、就事論事、不怕獨持異見的原則。近年有《細味人生100篇》《閱讀人生100篇》《感悟人生100篇》三本新書。

    一分鐘閱讀

  今天介紹當代哲學大師勞思光的一段話:

 

  「觀察政經發展,要看的不僅是『現勢』,更重要的是看『走向』。」

 

  勞思光,原名勞榮瑋,生於1927年,死於2012年。

 

  勞思光教授是湖南人,當代重要華人哲學家,學貫中西,尤其長於中國哲學史及現當代西方哲學。歷任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台灣清華大學、華梵大學等校教授。以《新編中國哲學史》三卷名重於時。勞教授除了從事學術研究之外,也關心社會與時局,常發表警世的時論。上引的語句取自他的時論。

 

  觀察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的政治或經濟,許多人只看「現勢」,也就是當前的政治軍事實力,經濟實力。勞教授認為,更重要的是「走向」,也就是政治軍事實力,是依仗甚麼制度撐起來的,由此可知道它的走向。如果建基於一個獨裁體制,依靠強人專權統治而發展起一個令人生畏的強權,那麼這種「現勢」是不穩定的,隨時因為強人過世或權力繼承的爭奪而墜落。這就是「走向」。經濟實力也如此,如果經濟是依靠開發資源、破壞生態和高度剝削工人而發展起來,如果經濟起飛帶來的是高度貧富懸殊和社會不公,那麼這種「走向」會隨著資源的枯竭、生態環境的惡化,社會矛盾的尖銳化,以及其他國家的廉價勞工競爭,而無以為繼。

 

  然而,世界上絕大多數的觀察家和論者,都只看「現勢」,而不會深究「走向」。但觀察「走向」才最重要。

 

  本文摘自香港電台第一台 (FM92.6-94.4) 李怡主持的《一分鐘閱讀》。該節目逢周一至周五播出,並存載於港台網站 (rthk.hk)。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Immerse yourself in Arts Month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